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收入成本对冲分录(对冲成本是名义基差)

2023-04-05 08:17分类:炒股指导 阅读: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首次出炉后,相关衍生产品交易也正式亮相,LPR互换成为规避利率风险新手段。

本周,银行间市场达成一批利率互换交易。不仅参与机构日渐增多,且互换期限向长端延伸。业内人士表示,通过LPR利率互换合约交易,可对冲资产负债基差风险,加强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机构参与到LPR利率互换市场。

8月20日,新版LPR报价首次亮相,1年期品种报4.25%,5年期以上品种报4.85%。“随着LPR在产品定价中的广泛运用,互换等衍生产品需求也在升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据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已经支持挂钩LPR1Y和LPR5Y的利率互换合约交易,最长期限30年期。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

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浙商银行当日就进行了梳理,结合实体企业需求,做好了充分准备。据了解,8月20日首次公布新的LPR当天,浙商银行完成了首笔挂钩LPR浮息贷款的投放,该笔3500万元的贷款投向一家民营企业,有效降低了企业约20基点的融资成本;次日达成首笔以LPR为基准的代客利率互换业务7700万元。

“该企业年初在浙商银行获得一笔固定利率贷款,通过一年期的利率互换业务,将贷款的固定利率转换成LPR加固定点差的浮动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一年内如果LPR利率下降,融资成本将随之降低。值得一提的是,两笔业务从两家客户提出申请到最终落地,均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浙商银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首笔挂钩LPR浮息贷款及利率互换业务的成功投放,是浙商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体现。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在利率市场化形势下,可获得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并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管理了自身利率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则进一步丰富了综合服务客户的手段,并为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积累了经验。

交通银行选择在长端利率进行突破,8月21日达成了首笔挂钩5年以上LPR的5年期利率互换交易,推动LPR5Y的互换期限向长端延伸,进一步完善了互换利率期限结构。此外,交通银行与其客户企业开展了挂钩1年期LPR利率基准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代客交易,帮助客户将1年期的固定利率贷款转换为基于1年期LPR利率基准的浮动利率贷款,助力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传导。

从上述两家银行利率互换策略来看,主要是缓解了客户的固定利率风险。“这说明有些机构对于LPR未来走低有一定预期,尽管此次改革更侧重传导机制,而非降息。”一位资深金融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鲁政委看来,利率互换的选择是根据参与主体的利率判断和需求而定,并非是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也可以正好相反。他认为,未来LPR互换交易的操作会更加丰富,参与主体也将更加多元。

随着新LPR利率实施的推进,LPR利率交易日渐活跃。

8月20日,共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青岛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汇丰银行、星展银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林证券等机构参与LPR利率互换交易。当日共达成利率互换合约交易20笔,名义本金共计29.8亿元,合约期限1年至3年不等。

8月21日,挂钩LPR的利率互换交易进一步活跃。当日共计成交17笔,名义本金合计18.6亿元。当日共有13家机构开展了LPR利率互换交易,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天风证券、西南证券。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LPR利率互换合约交易可对冲资产负债基差风险,加强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机构参与到LPR利率互换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表示,将继续支持市场机构开展以LP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等产品交易,择机发布相应LPR利率互换曲线,便利市场参与者交易与估值。(⊙记者 孙忠 ○编辑 黄蕾)

2022Q3沪深300和中证500期指持仓量有所下降,上证50期指持仓量有所增加。IH、IF和IC日均基差贴水走窄;大小盘期指多空持仓比变动出现分化,IC多空持仓比明显上升。量化对冲策略总体运行环境稳定,其中现货端,全市场行情集中度显著降低,选股难度或有降低;期货端,IH、IF、IC对冲成本显著降低,IM对冲成本相对较高。

▍A股市场交易工具规模总览:沪深300和中证500期指持仓占指数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有所下降。

1)2022Q3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的被动型基金占其指数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均有所上升,分别由上季度末的1.16%、0.98%和1.85%上升到1.35%、1.14%和2.06%;

2)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期指占指数覆盖的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1.53%、1.22%和6.76%,而上季度末分别为1.41%、1.45%和7.24%;

3)上证50和沪深300股票期权的持仓市值占比均有所下降。2022Q3末分别为0.40%和0.81%,而上季度末为1.00%和0.98%。

▍三大期指日均基差贴水走窄,IF和IC持仓量有所下降。

1)IH、IF和IC日均基差贴水走窄。2022Q3中IH、IF和IC主力合约的日均基差分别为-0.09%、-0.29%和-1.00%,此前一个季度分别为-0.41%、-0.53%和-1.42%,IM主力合约上市首个季度的日均基差为-0.64%;

2)三大期指持仓量变化出现明显分化。2022Q3末,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分别为11.98万张、17.84万张和32.39万张,相对上季度末分别变化+8.4%、-15.9%和-6.0%。上证50期指持仓量稳步提升,而沪深300和中证500出现明显下降;

3)大小盘期指多空持仓比变动出现分化。2022Q3末,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多空持仓比分别为0.76、0.86和1.03,上一季度末分别为0.82、0.89和0.98。上证50和沪深300多空持仓比下降,而中证500多空持仓比出现明显上升。中证1000股指期货上市首个季度末多空持仓比为0.96,上市以来表现震荡,近期有上行趋势;

4)ETF期权与对应的股指期货之间总体上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量化对冲:全市场行情集中度显著下降,同时对冲成本显著降低。

1)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分化度先降后升,中证500维持在历史中等偏上水平;

2)全市场行情集中度显著下降,选股难度降低;

3)三大期指对冲成本显著下降。2022Q3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期指的日均年化开仓成本分别为-3.02% 、-3.44%和-7.14%,上一季度分别为-6.54%、-7.54%和-10.95%。中证1000期指的日均年化开仓成本为-11.40%;

4)大盘期现替代价值下降,中小盘期现替代价值上升。

▍风险因素:

衍生品政策变动风险;流动性紧张风险;基差大幅波动风险。

本文源自金融界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养老和二胎概念股(二胎概念股最新消息)

下一篇:二胎概念股票代码(二胎概念股票有哪些)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