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研究员(股票研究所所长)
“熊市赚股票,牛市赚钱”是张宁投资股票坚守的投资信念,正是这样投资思维让他在三一重工这只股票上赚了上千万。
张宁在股市中最觉得难以启齿的,是自己在2005年以超低的价格9元左右,买进一支大牛股“格力电器”,却在2006年以7.8元的价格卖出,更加让他难堪的是,隔年也就是卖出的第二年2007年,格力电器的股价却暴涨到每股50元,他不但没有赚到翻5倍的收益,却还赔掉了近10万元的本金。
张宁是这样形容当时看到格力电器涨到50元价格后的心情的:“当时自己感觉就像吃下成千上万只苍蝇一样恶心,想吐还吐不出来,当时自己真的用头去撞墙了,撞得脑袋非常的痛,但是还是解不了对自己的恨,然后我又用针,用力扎自己的手背等,用了好几种自残的方法,对自己进行惩罚,好让自己切实的记住这次的教训,但是我知道,失去了就失去了,即使自己跳楼也无济于事,最重要的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从错过格力电器5倍涨幅以后,张宁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过早的卖掉格力电器,错过了5倍的涨幅,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买股没有自己的依据,根本不看财务报表,总是跟着别人进行买进卖出,没有自己的选股思路。
第二、缺乏耐心,在股价进行徘徊不前,上下震荡的时候,总是怀疑自己买错股票,看到别的股票涨到好,就手痒到恨不能马上卖掉手中不涨的股票,追买股价涨的好的股票。
正是这样的心理,才使得自己在格力电器股价徘徊不前的时候,对手中的格力电器股票产生疑虑,甚至开始讨厌这只股票,看到它的股价呈现绿色,打心眼里就不愿多看它一眼,久而久之,开始萌生赶紧卖掉的想法,甚至不计成本的进行割肉抛售。
第三、太注重股价的涨跌,忽略了企业的基本面,就像自己持有的格力电器,虽然股价一直在8元至10元之间进行来回震荡,但是格力的基本面,却是一直在不断的优化,不论从每股收益还是营业收入,最后到净利润,每年都有不错的增长,然而自己却是一直盯着上下起伏的股价,每天都算自己亏了和赚了多少钱,赚钱的时候开心至极,赔钱的时候垂头丧气,还经常把坏的情绪发泄到家人的身上,以至于自己的心态非常差,晚上经常睡不好,白天打不起精神来,就因为看见账户中的浮亏又增加了1%的原因。心中就想着赶紧卖出,及时解脱的念头。
从以上总结的几点原因来看,可以说张宁确实对自己卖出格力电器产生了比较深的悔恨,同时通过总结和反思,张宁也在这次的失误中,开始注重对价值投资的效仿,他逐渐的看重股票的基本面,也学会了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用王宁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在格力电器上的失败,使我收获了“熊市赚股票,牛市赚钱”的道理”。
熊市赚股票,牛市赚钱的思维,让张宁发现了“三一重工”这只大牛股,6元买进三一重工,49元卖出,获得8倍的超额收益,赢得千万的巨额财富。
张宁通过对自己失败的总结和反思,让他感悟到熊市赚股票,牛市赚钱的投资思维。
时间来到2016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整个股票市场在经过2015年上半年牛市的疯狂之后,最为煎熬的大熊市之年。
整个股票市场中90%的股票,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的暴跌之后,呈现出的是每天不断阴跌的现象。
这个时候,很多在2015年牛市追高买进的投资者,选择的是割肉离场的悲惨局面。张宁想起当年割肉卖出格力电器的悲惨情景,但同时张宁也意识到机会来了,现在就是大熊市,这个时候正是赚股票的好时机。
张宁在对一些个股进行仔细研究之后,“三一重工”这只股票引起了张宁的注意。
2016年三一重工的股价创出了4.55元的历史新低,三一重工的总股本约是85亿股。按照每股5元的价格进行计算的话,2016年三一重工的市值最低到了420亿元。
王宁通过仔细翻阅三一重工的业绩报告发现,在2015年的年报中,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是234亿元,每股的净资产是3元,虽然在2015年的财报中,三一重工的净利润出现断崖式的骤降,但是仅以5元左右的价格买进净资产是3元,营业收入是230亿,市值是420亿的三一重工,绝对就像当年以9元买进格力电器一样,有着弯腰捡钱的巨大财富机会。
王宁认为三一重工是 一家有着630亿元的重资产的企业,是国内生产建筑机械的龙头企业,在熊市期间股价被打压到了接近净资产的价格,仅是一年营收就相当于整个公司市值的80%,也就是说,以每股5元的价格买进三一重工的话,在经过两年的时间,三一重工凭着自身的营业收入,就会再复制一个同样的企业,因此张宁认为每股5元的三一重工,百分之百的存在着被低估的现象。
在经过财报的研究和估值的对比之后,张宁开始以每股6元的价格大手笔的买进“三一重工”。
张宁在买进三一重工之后,正好赶上了中国股市的第三波大熊市,上证指数从2015年的5178点跌到2018年的2449点,期间上证指数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和回抽。
张宁买进三一重工的股价也在这次的熊市中没有任何的上涨迹象,三年的时间基本在他买进的成本线附近进行起伏震荡。
张宁由于在格力电器的教训,在持有三一重工的期间,他一直坚持着他自己悟到的“熊市赚股票,牛市赚钱”的投资思维。
在持股的时间里,张宁不再每天关注股价的涨跌,而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财报的研究和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上,张宁了解到三一重工在2016年间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45%,产品已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一重工三季报显示,2016年1至9月,公司净利润虽然仅为1.74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20.35亿元,为近五年同期的第二高的水平。
张宁看到三一中重工的财报数据和基本面的好转,坚定的相信,公司的业绩完全可以支撑起更高的股价。
时间来到2019年,张宁通过三一重工的财报发现,从2017年至2019年三季度的销售费率从7.97%下降至5.77%,管理费率从3.67%下降至2.34%,2019年毛利率为32.7%,行业竞争者卡特彼勒、中联重科和徐工的毛利率分别为32%、30%和18%,总资产周转率从0.85上升至0.92。
从这组数据中张宁发现并意识到,三一重工的寒冬已经过去,虽然这时的股价还在8元左右进行徘徊,但是业绩的不断增长,已经遮盖不住将要起飞的股价。
虽然张宁当时买进的价格是6元左右,经过三年的时间了,股价才涨到8元,有人认为,这三年还不如把钱存进银行的收益高,但是张宁不这样认为,此时他对三一重工的持股的信心,有着无比的坚定。
张宁同时也在8元左右开始大幅加仓三一重工,用张宁的话说就是“但凡只要我口袋里只要有能够买一手三一重工股票的钱,我就加仓到账户中,以至于当时电话费都快没有钱交了”。
张宁对三一重工的分析和判断是对的,他在2019年1月大幅加仓之后,三一重工的股价在业绩强有力的支撑下,开始慢慢的上涨,当时三一重工的股价涨的非常慢,但是就是每天不停的涨,即使有回调,下跌的幅度也不是很大,隔天的上涨幅度马上就会把下跌的幅度给吃掉,张宁说,这种现象就是大牛股启动的现象,我发现他这种现象后,决定死守这一只股。
三一重工果然在2020年成了整个股票市场中的大牛股,从底部5元的价格启动上涨一直涨到了50元左右的历史高价。
张宁仅在三一重工这一只股票上,就赚取了上千万的利润。
“巴菲特说过“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意识到,价格是你付出的,而价值才是你得到的,价值投资才是股票交易市场上的真理。
当我们花钱买了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时,不论这种交易行为,是发生在线下(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所),还是线上(公开股票交易市场),事情的本质都不会有一点点改变。
我们在交易中所出的价格,和别人对我们买到的股票所给出的价格,和这笔交易带来的真正价值,其实毫无关系。
当一家公司的盈利是100元时,市场给出100倍的PE估值,这家公司的市值就是1万元。市场给出3倍的PE估值,市值就是300元。但是,公司的盈利会因为这种报价改变吗?基本上不会。
所以说,当股价改变时,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价值还是那个价值,只是有些人给的报价不同罢了”。
李梦阳在发现并买进“比亚迪”这只股票之前,成功的从“东方财富”这只股票上,用20万元的本金获利28万元。
作为老股民的李梦阳妈妈,在股市中追涨杀跌大半生,这些年来的总获利情况,不及自己儿子这一次的获利金额。
为了鼓励儿子对投资知识的研究,李梦阳妈妈把家中全部的资金,交给了李梦阳进行打理,妈妈的这种行为,更是激发了李梦阳持续并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财报数据的热情,致力于发掘更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的好公司。
李梦阳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卸妆油,通过对财报的研读,能够帮助我略去涨跌繁杂的股价,从而洗去上市公司表面的粉饰,让上市公司以更加真实的样子出现在我的眼前,依此,可以排除垃圾公司,发现好公司”。
财报分析+市场调研,为他证券账户中的资产突破百万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爱好股票的投资人,尤其是有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报的股票投资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比其他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研究能力。
李梦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超强的洞察力,尤其是他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能更加引起李梦阳的研究兴趣。
在一次上班途中,李梦阳开着车,行驶在马路上,在经过一道减速带的时候,李梦阳有意识减速,并充分做好被重度颠簸的准备,过去了减速带,他开始踩离合、换挡位、加油门等一系列操作。
李梦阳驾驶着车辆,正在缓慢的起步和提速的过程中,此时一辆白色的挂着新能源牌照的比亚迪汽车,从他的车辆旁边疾驰而过,当时李梦阳感到震惊,心中想到:“怎么这种电瓶车辆的动力如此的好,在经过减速带之后的提速过程,比燃油车快的不是一点半点,自己的这辆燃油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面前简直就是弱爆了”。
这件事情让李梦阳对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以后得一段时间里,李梦阳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比亚迪这家上市公司的身上。
李梦阳通过比亚迪公司的报表进行研究发现,比亚迪集团在2018年的营业总收入是1301亿元,同比增长了22.79%;到了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是1277亿元,同比降低了1.78%,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它的研发费用却是在接连不断地增长:2018年的研发总费用是56.29亿元,同比增长了12.8%,到了2019年的研发费用是74.65亿元,同比增长了32.61%。
随后李梦阳又专门对比亚迪财报中的研发费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财报显示,比亚迪公司从2015年到2018年研发费用的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的现象,复合增长率高达32.4%。
即便是面对2019年的整个汽车行业的寒冬之年,在比亚迪车辆的销售总数仅为46万辆,下滑幅度达11.39%,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的状况下,比亚迪也仍未停下研发投入的脚步。
仅从这几组数据来分析,让李梦阳意识到比亚迪这家公司,在战略调整方面正在做着做着重大决策和重大的改变,李梦阳不知道这个决策的具体内容,但是他感觉到,新能源将是事件的开端。
其实李梦阳的感觉是对的,在2018年至2019年这段时间,全球的汽车行业正发生一场革命性的转变,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正悄悄改变着人们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认知和用车习惯。
李梦阳对于汽车行业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但是从在过减速带的时候,被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狠狠地甩在后面的那一刻起,他就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他开始从国家的宏观政策着手,对新能源行业尤其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李梦阳认为:“伴随着近几年国产车辆迅速发展的同时,车辆价格的下降,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曾经汽车行业的龙头“上汽集团”的毛利率,在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20.45%顶部的峰值,之后在这个高值的基础之上开始不断地下滑;
另一个后起之秀的国产车品牌,具有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车型之称的“长城汽车”,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毛利率出现了28.97%的顶部峰值之后,在以后的业绩中毛利率开始出现稳定下滑的现象,毛利率的逐步下滑说明在整个汽车行业竞争的剧烈性和残酷性。
因此,要想在汽车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出来,在这点上来看,比亚迪似乎做到提前打算和超前发展。
整个汽车行业毛利率的逐步下降和低位盘整,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确实存在竞争残酷,盈利不高,生存和发展困难的艰难现状;
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困境,在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下,势必会出现汽车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寒冬之中,微小企业自然被淘汰,而相对比较大型的企业,由于在产品定价方面和综合竞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优势,所以日子相对好过一些。
李梦阳从整个汽车行业角度出发,对比亚迪做出了简单的预估,在2019年特斯拉的总市值是8000亿左右,而比亚迪在这一年的股价一直在50元上下进行起伏震荡,当时的总股本是27.28亿股,这样计算的话比亚迪的市值在1300亿元左右,从当前比亚迪对新能源行业投入的研发费用来看,比亚迪在日后的新能源汽车方面必定是龙头,在市值上不能说与特斯拉比肩,但是到达特斯拉的2/3的市值是很有可能的,因此李梦阳认为,比亚迪的市值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并在特斯拉的影响下会达到8000亿---9000亿的高峰值。
在如此周密的分析和调研之下,李梦阳于2019年年末,以每股均价50元的价格,买进比亚迪股票约7000股。
对于一只股票特别是大牛股,买进去并不算是成功,能坚持持有到预估的合理估值,并将全部获利装入囊中,才算是一次成功的投资。李梦阳深知持股比选股难这一点,因此李梦阳为了坚定持股的信念和信心,他利用市场调研这种方法,来增加持股的决心。
李梦阳买进比亚迪之后,他做的功课并不比在买进前少,当地的几家国产汽车4S店,成了李梦阳的第二个工作单位。
他每次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总习惯性的在几家国产车的售卖店附近进行观察和询问情况,尤其是比亚迪的4S店,他更加关注和上心,经常去店里进行新车的询价和试驾,每当看到有交易成功的场景时,他比售车的人员还激动。
随着李梦阳在比亚迪4S店的长期观察和体验,他发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售卖情况非常的良好,尤其是在比亚迪“唐”发布上市之后,这款车,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转换后第一台车,是整个新技术的核心。
这款车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他在有一次的4S店闲逛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比亚迪“唐”当时出现卖脱销的现象,买这款车的大都是年轻人,随着比亚迪各种新型车的不断推出,每季度的销售数量都在不断地增长。
李梦阳抓住这一点来分析,销量的上涨,势必会大大提高实际的营业收入,这必定会推动股价上涨,这是股价上涨最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关键点。
虽然比亚迪当前的估值存在偏低的现象,但是在股市中,每个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的估值,都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的估值是股价上下波动的主因。
而实实在在销售业绩的增长,一定会带动股价的上扬 ,因此李梦阳断定,比亚迪公司对应股票的股价,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连续的上涨。
李梦阳的分析是非常对的,他2019年年末以每股50元的价格买进的比亚迪股票,在2020年年末,已经到达了每股190元的高价,此时,比亚迪的市值到了5000亿元以上,但是还没有达到李梦阳的预估市值。
而这一年,特斯拉的市值达到了5000亿美元,可见新能源汽车的火爆程度。这样的情况给李梦阳坚定持有比亚迪的股票增加了很大的信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投资者认为,股票投资中,只把自己的个股研究好了,守好自己手中的个股就行了,整个行业的好坏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那都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研究整个宏观的政策和行业的好坏。
其实这样想法是不对的。
行业有水花,个股才会有希望,整个行业都被冰雪困住了,即使再好的个股和再优秀财务数据,股价也不一定出现很好的表现,卧冰求鲤的事情,效率不高,并不是理想中的投资行为。
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比亚迪乘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快车,股价在190元后,出现短时间的回调,随即又出现了连续的上涨,截止2022年的6月份,比亚迪股价一度超过300元每股的高价,直逼360元。
此时李梦阳当初预估的8000亿--9000亿的市值已经达到并超出,他在每股300元的价格,卖掉了当初在50元附近买进的7000股比亚迪的股票。以每股获利250元的超额利润,总计收益175万元的巨额财富,完美的完成了对比亚迪的投资。
投资大师巴菲特说过:
你必须了解财务报表,它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是一种完美无瑕的语言。只有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它,学会如何分析它,你才能够独立地选出投资标的。你在股市赚钱的多少,跟你对投资对象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用这句话来形容李梦阳对 比亚迪投资的成功,是非常的合适的,他选股前积极研究财务报表,通过报表数据认定一家好的企业,进行买进 。
买进后,通过实地的考察和调研,坚定持股,不被连续震荡起伏的股价所困惑,最终赚到百万以上的资产。
价值投资常见的两个误区:
第一,不是买低估值股票或者蓝筹股就叫价值投资。
因为价值投资是什么公司的股票都能买的,价值投资的本质是找到并投资未来确定性高、持续成长的优质资产。
第二,价值投资不是呼吁好公司的股票无论价格多高都要买。
再好的公司,如果投资者买股票的价位高了,也照样容易亏钱。因为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以上两点,就是当前巴菲特抛售比亚迪的主要原因。
其实并不是比亚迪这家公司不好了,更不是巴菲特发现了比亚迪公司的缺点等等,才卖出比亚迪的股票,真正的原因是比亚迪这家公司在当前来说,巴菲特认为存在被高估的现象。
但是股价并不会随着巴菲特的卖出或者某一个机构卖出,而出现打回原点的情况 ,如果此时,有另外一家投资机构,通过对比亚迪进行调研,并发现比亚迪一项新的业务 ,这项业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会给比亚迪带来不菲的收入,这时比亚迪的估值就会被这家机构重新预算和预估,这个时候说不定每股300元价格的比亚迪也同样被认为是低估的 。
这就是估值会导致股价大幅波动的道理 。
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本期嘉宾:新湖期货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李强
◎目前影响全球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国内国外两方面要素,国内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经济弱现实和强预期的博弈;
◎随着稳地产各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后期地产或将企稳;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层面的直接投资行为以及为拉动消费所实施的刺激消费的政策,例如消费券之类的;
◎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可能会呈现前低后稳,主要是在于稳地产政策需要有政策效应的传导期,市场的信心也需要一个恢复期;
◎疫后恢复将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不过,我们也要关注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是外围经济走弱与国内经济转型共振会形成的干扰。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李强:目前影响全球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国内国外两方面要素。海外方面体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衰退与货币政策的预期转向的博弈,国内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经济弱现实和强预期的博弈。此外还需要关注部分高通胀、高利率、汇率不断贬值的国家可能出现危机的风险、俄乌冲突可能升级的外溢以及疫情可能出现的反复影响。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
李强:2023年中国经济将是疫后修复之年,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当然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挑战在于外需对出口的影响以及地产对内需的影响。海外经济的走弱对内需的影响是大概率,而且涉及中国出口的就业规模庞大,稳就业的压力之下,对于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国内房地产的政策底早在2022年下半年已经出现,地产的信心有滞后性,随着稳地产各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后期地产或将企稳。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要极力避免的是外需和内需共振走弱。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李强:在外需大概率走弱以及疫情对实体资产负债表冲击的背景下,通过政策提振信心依然是必要的。在货币、财政、产业政策支持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基建继续发力;消费在政策刺激下显著复苏,其中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成为消费亮点,服务业显著复苏;地产负效应减弱;制造业呈现结构性特征。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李强: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政策必须积极,2023年地方政府制定了好于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势必需要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支撑。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层面的直接投资行为以及为拉动消费所实施的刺激消费的政策,例如消费券之类的;此外,近期地方政府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这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支持。由于当前财政压力总体偏大,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更加精准,更需要关注性价比。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保持了较为宽松的状态,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的压力也减缓,货币政策定位可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保持原有的宽松状态,其次是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李强:我们对2023年资本市场持乐观的观点,弱经济和强政策的组合对于股市而言是利好的组合。此外,由于疫情快速消退,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更加强烈,而欧美也将在经济走弱背景下货币政策收紧逐步进入尾声,同时美元进入调整,这将有利于大宗商品配置。此外,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元配置需求降低,有利于避险资产黄金,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资源配置需求。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李强: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新周期,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地产行业去金融、去杠杆,回归商品属性,在经历过2022年的调整以及稳地产政策的不断出台,房地产行业也将逐步筑底,对于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弱。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可能会呈现前低后稳,主要是在于稳地产政策需要有政策效应的传导期,市场的信心也需要一个恢复期。2023年可能是房地产行业由调整向常态恢复的过渡年。
金融界: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李强:2023年,我们对于中国的经济抱有乐观的期待,疫后恢复将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不过,我们也要关注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是外围经济走弱与国内经济转型共振会形成的干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稳经济、扩内需的刺激政策,同时将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化,并给予政策支持。
本文源自金融界
辞虎迎兔,新年到来,很荣幸与《红周刊》的读者朋友们相聚于此。
首先感谢《红周刊》,作为专注二级市场、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专业刊物,《红周刊》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人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投资信息,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收获满满。其次,对于兔年市场,预祝《红周刊》读者们能抓住新的一年市场结构性估值提升机会,积累更多财富。
从兔年市场契机来说,建议大家围绕“制造强国”和“安全资产”这两个关键词进行。
GDP增速5%以上可期
A股有望出现结构性估值提升
从现在往前看,之前扰动A股市场演绎的不利因素在纷纷减弱甚至消失。如宏观经济方面,虽然IMF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7%,这要低于2022年预计的3.2%以及疫情之前(2019年)的2.8%,主要经济体出现滞涨或者衰退的风险加大。而我国则完全不同,我国经济的底部已经探明,随着疫情和地产政策不断优化,经济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从国内经济支柱产业来看,消费和服务业将会有明显回升,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面临一定压力。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因为出口同比对制造业投资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在出口增速回落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制造业投资总体上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在地产方面,虽然“金融十六条”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地产领域的系统性担忧有所缓解,但地产商内部结构两极分化,国家在支持优质地产企业的同时,也在打击违法犯罪的企业。所以,房地产投资在2022年第四季度仍保持负增长,只不过是有所收敛。
总体上,从2023年1月份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GDP增速目标平均为6.0%,我们预计2023年全国GDP增速会在5%以上。
在流动性方面,当前美国的通胀水平已经见顶并开始回落,后续若没有新的全球能源供应冲击出现,美国的通胀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加速回落。这意味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进入尾声。展望2023年,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压力将趋于缓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空间都将加大。
从风险偏好来看,A股市场在2022年经历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导致很多资金撤离。而在这些事件预期明确后,A股的风险偏好自然会有所回升,2023年以来外资净流入超过2022年全年就是风险偏好提升最好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股票市场的估值变化是具有周期性特点的,结合2021年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将2021年至今定义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估值调整周期。按此统计,在2009年至今A股市场共出现过三次系统性估值调整,第一次是2009年底至2012年底;第二次是2015年年中至2018年底;第三次则是2021年年初至今。如今,A股经过连续两年的杀估值后,2022年底全A估值已回调至2019年的水平,系统性估值调整过程很可能已接近尾声。
所以,我们认为,2023年A股结构性提升估值可期。
创业板、科创板等领衔
关注“制造强国”和“安全资产”两大关键词
从业绩驱动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创业板、科创板、中证500等或将有更好的表现。据Wind一致预期,创业板2023年净利润增速预期为23.6%,科创50指数业绩增速预期为28.72%,中证500业绩增速预期为20.78%,这均要高于同期的上证50(6.86%)和沪深300指数(14.48%)。
投资风格方面,Wind一致预期显示,2023年业绩增速最快的依然是以新能源、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成长股,其业绩增速明显好于其他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从过去十多年的历史来看,成长股在2010年~2015年移动互联网驱动下的新兴产业周期中,有三个自然年份为涨幅第一,即2010年、2013年和2015年;而在本轮新兴产业周期中,成长股还未出现涨幅第一的年份,其中2019年~2021年连续三年排名第二,2022年排名垫底。因此,在经历了2022年深度调整之后,成长股有较大概率在2023年成为强势的风格。
具体到板块,在出口回落的态势下,2023年发展国内经济的重点方向将变成“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消费。而从投资结构上看,我们觉得,基建投资大概率仍维持韧性,制造业大概率成为投资领域的主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就是说,制造业投资将成为支撑经济修复的重要一环,制造强国也成了当前内外部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从这方面看,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有望得到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
当然,在制造强国的同时,也要顾安全。并且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渐浓的情形下,安全资产将是抵御海外风险的压舱石。所以,信创、软件、互联网、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航空航天和军工电子、医疗设备、风电、储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我们预判,上述所提的行业或领域2023年的业绩增速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2022年寅虎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因为A股市场受到种种突发因素的制约。2023年卯兔年也将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制约A股市场的突发因素都在逐渐消失。最后,再次预祝各位投资人朋友在2023年扬眉“兔”气。
上一篇:福晶公司(福晶公司吴季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