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炒股技术分析用哪个好与伍朝晖短线炒股技巧
自序 证券投资与投机
现代社会,投资、理财产品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缭乱,什么产品最可靠?证券投资!因为证券市场是国家行为,它的公信度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股市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它始终向上!
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世界证券历史最悠久的指数,它从 1896年 5月 26日创立指数至今,从 40.94点运行到 2015年最新的 17959点,涨幅是 400多倍。虽然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涨涨跌跌,但它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中国股市至今已有 25年历史,以大家最为熟悉、也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为例,开市 95点,其后有过三次著名高点,1558点、2245点、6124点,三次著名低点,325点、998点、1664点,运行至 2015年,它的总趋势也是向上的。
以最新点位理论计算,涨幅是 30多倍,如果其间投机,其利润远远不止 30多倍。
问题来了,马上有人站出来问,普通炒股者有几人赚了钱?这确实是事实,多数亏得一塌糊涂,有人说起炒股就不寒而栗。
我说的是投资证券,不是炒股,虽然同是买卖股票,但投资与炒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你任何时候买进股票,只要此股不退市,哪怕你在 6124点高位买进,坚持持股不动,赚钱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对于证券市场,大多数人的理念是投机,恰恰是因为投机而亏损,因为投机需要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包括投机技术、心理、习惯等,这又恰恰是多数人难以具备的综合素质。
因此,不进股市则罢,一进股市,你必须确立投资理念不动摇,这才是你赚钱的根本。
股市本来有机可投,我前面说了,仍以上证为例,开市至今涨幅是 30多倍,如果其间投机,其利润远远不止 30多倍。关键是看你怎么投机?
大家对股市中的长线、中线、短线等词汇并不陌生,但其实概念很模糊,是时间概念吗?多久是长线,多久是短线?是空间概念吗?涨多少是长线,涨多少是短线?
宇宙万物循环都有时间刻度,众所周知的树木也有年轮,股市也不例外。我把长线、中线、短线的概念界定为时间,股市投机便可分为月线、周线、日线。证券市场以月线为长度,就等于投资加投机。以周线或更小级别为长度,就纯粹是投机,这需要炒股者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一般不容易具备。
为了便于理解,仍以上证为例,325点买入,2245点卖出,涨幅 7倍:998点买入,6124点卖出,涨幅 6倍。我说的是理论数据,但你不可能买在最低,卖在最高,大体差不多就行。
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怎么就知道这几处是低点或高点呢?那就看我独创的魏氏指标吧!。
本书描述的魏氏指标可以在不同级别K线图中的运用,大到月线,小到 15分钟线,能满足长线、中线、短线,甚至超短线等不同风格炒股者的需求。
上证走势的历史,凡炒股者对 1664点之后的 3478点应当印象很深,心目中可能把它视为一个重要的高点,刚才我却没有提及这个高点,我说的投资加投机的概念,这个高点不包括在内。本书第一章中有幅上证指数月线图例,从我独创的指标观察,它只是一个下行趋势途中的反弹而已。就是我前面说的,几个月就翻番,这只是短周期的波动,而不是一波行情。
魏氏指标,是从筹码与资金的浮力关系观察市场的未来趋势,因为筹码与资金永远是股市的主题。我说的这个趋势,就如同我在《趋势与拐点:精确判断波段拐点》一书中描述的,趋势的类型有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三种。中国股市还年轻,我们现在把月K线级别看成主要趋势,跟着主要趋势走,永远不会错。
魏氏指标观察趋势具有惊人的效果。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无论何种经济环境,无论流通股本大小,它的表现都是一致的。比如一千亿的流通股本、资金净流入十亿元和一亿的流通股本、资金净流入一千元,指标的反映都是相同的,这就为未来走势提供了同样性质的信息。指标线和指标柱与价位的背离,反映的是筹码压力与资金负荷的关系,也就是多空博弈的胜负。这对未来运动具有了重要的判断意义。魏氏指标尤其是对波浪位置的判断,更具重要的辅助判断意义。
我观察若干波浪运动相对清晰的股票,魏氏指标与波浪运动确实存在契合关系。比如一个上升 5浪运动,3浪的指标线位置绝不是最低,正如波浪理论描述的,3浪绝不是 5浪中最短的一浪。这一发现,我认为意义重大,开辟了一条判断浪形位置的新途径。
我们从理念上把证券作为投资,如果加上股市投机,这个“鸡”的产“蛋”率就高了,运气好的话,将高得让你吃惊。就如同我前面对中国股市的理论计算涨幅一样,如果你对几次买卖机会把握较好,就算你抓不住最高点和最低点,一点小闲钱投入都足够你富足一生。
这虽然是理论计算,但又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问题是要做到很难,这就是人的习性和天性。一旦进入股市,你就不会投资,只想投机,你就会不断买卖,不断买卖就是亏的根本。中国股市 20多年,你能做到只做几次买卖吗?
投资不需要懂多少技术,但需要几个条件。
●一是预计投入的资本必须是闲钱,你能确定这个钱至少几年或几十年不会用。
●二是一旦投入,也就是买了股票,你要有亏钱的承受能力。因为你买入股票后也可能跌,数字上你的钱有可能越来越少,而你必须坚守不动摇。
●三是你买入后股票就涨,甚至几个月就翻番,你能坚守不卖吗?它可能会跌到比你买价更低。因为几个月就翻番,此后跌到比你买价更低,这种只是短周期的波动,而不是一波行情。你如果卖了尝到甜头,心里老想着投机,此后你再也回不到投资的路上,甚至就是你亏钱的起点。因为我先前说了,投机是需要综合素质的,包括高超的投机技术、良好的心理、习惯等。
●四是选择投资标的,也就是股票,你得分析这个行业至少十年或二十年内会发展吗?这个行业的这家公司会倒闭吗?只要十年、二十年内不会倒闭,那么你的投资就有希望。比如一个稀缺资源公司,它的经营者经营不善亏了,公司不会倒闭,换一批经营者,公司又会焕发生机。当然,这类股票有可能一轮行情涨得不多,但很稳妥。另一种是新兴行业中的新兴企业,它会发展很快,遇上一轮股市行情,它可能上涨数倍、数十倍,但这种新兴企业也存在经营不善倒闭的风险。这种投资本身就包含了投机。
●五是选择投资时机,投资时机把握得好,不仅是投资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先胜一筹。比如你在 6124 点的山顶买入股票,从 2008 年至 2014 年一路下跌,投资本钱的数字越来越小,让你心里很难受,一旦熬不住卖了,还会让你血本无归。你熬过来了,投资不亏,利润少了心里也不爽,所以选择投资时机很重要。这个时机怎么选?就是我前面说的,建议选 K线图的月线观察,一支股在月线上观察它是低位了,这时侯买入,不会错到那里去。它就是再跌,心理上也能承受。投资选择月线,投机也选择月线,月线明显是高位,而且开始下行了,全身而退,你得有定力耐心等待下次机会。
进入股市把握住上述五点,坚定不移坚持这样重复做,人生的财富就足够了。
魏源水
2015年 5月
财信网(记者 陶炜)
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大背景下,市场对环保行业投资的热情越来越高,环保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谋求发展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大众证券报记者在上周五召开的 “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金茂投资清洁技术论坛上看到,现场来了数十家环保企业,且参会者几乎都是副总以上并不乏一把手。他们除了交流行业的投资机遇外,非常关注上市、并购的话题。记者现场了解到,不少环保企业已经在筹备新三板挂牌了。
环保各子行业境况不一
“我这两天看到新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从2005年至2030年中国预计应对气候变化总投入将达到41万亿元,是四万亿的10倍,这是个多么大的市场。”金茂投资(股票代码:834960)董事长段小光在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3月25日,由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市栖霞区政府主办,金茂投资和西南证券承办的“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金茂投资清洁技术论坛在南京紫东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南京市栖霞区常务副区长曹海连、栖霞区住建局局长崔永国、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海锁等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人们探讨的其中一项话题,是环保市场的机遇这么大,但新的环保企业在哪些领域还有空间。
“说起来是一个大的环保概念,但里面细分的种类非常多,差别也很大。”会上,中茂基金董事长徐涛对环保产业的大气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环境修复四大块与贯穿其中的环境监测板块进行了分析。
徐涛介绍,对于大气治理领域来说,脱硫脱硝与除烟除尘领域已形成了竞争格局,创业型企业空间有限;但VOCs治理方面,那些具备较强技术整合能力的企业有较大机会。而对于水处理行业来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治理的建设高峰已近尾声,现在还能够关注的主要是技术改造与水的深度处理;但污泥处置还处在初级阶段。固废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已经出现了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局面,而工业固废处理尽管投资机会巨大,但要警惕低价竞争;但是危险废物处理方面,投资机会巨大,有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而土壤修复领域,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上市并购成关注焦点
除了寻找行业的投资机遇以外,人们关注的另外一大焦点,则是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大众证券报记者看到,现场来了数十家环保企业,有已经上市的,也有还没上市的,参会者几乎都是副总以上并不乏一把手。
会上,上市公司雪浪环境的董事长杨建平和人们分享了对接资本市场的经验,向大家展示了雪浪环境是如何通过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实现了发展壮大。不过,上市的历程有甜也有苦。“我们上市用了六七年,过程非常难熬,还好金茂一直陪着我们。”杨建平这么说。
金茂投资副总裁黄勇则从投资的角度谈一些看法和建议。他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正进入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和资本的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政府能通过银行贷款贴息,或者成立绿色项目的担保机构为绿色项目征信,亦或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来参与产业基金的设立,都可以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江苏省环境修复项目的工作。
记者现场与部分环保企业的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既有刚刚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环保行业的新兵,也有已经在行业耕耘多年的老牌企业。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很关注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已经上市的寻找并购机会,还没上市的准备上市或被并购,不少环保企业都瞄准了新三板。
不过,如此之多的企业冲进环保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吗?记者和部分参会代表讨论起了这个问题,多数人并不太担心。
“你要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上市公司延华智能的董秘伍朝晖这样和记者说。他认为,部分领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但这只是短期的。他说,环保企业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对市场感觉更敏锐,要相信这些老板的选择。不过他同时也表示,由于环保行业各子领域发展情况不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环保企业投资时要花更多精力。
下一篇:投资潮官方网站 投资炒股如何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