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牛顿炒股是真的吗还是假的(牛顿炒股赔了多少钱)

2023-11-03 09:19分类:看盘技巧 阅读:

炒股,看雪球就够了

俗话说牛市看股,熊市看书,虽然现在的走势不甚明朗,但毫无疑问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在这个点位买入股票的人而言,只要自己不折腾,就在这儿放着,过个三五年不但能解套,而且还能再赚一笔。在这三五年的时间里,多看点书,学点东西,才不至于在下一轮行情中被人忽悠。

欧洲人有句古话,叫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中,在历史上,许多事情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却又有无数的人深陷其中。

深陷其中的就有我们在物理界神一样的存在,那个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的大牛人:牛顿。

牛顿为国接盘的悲惨经历要从南海泡沫说起。

在南海泡沫中牛顿损失惨重。在这次失败后,牛顿说出了那句名言:“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计算不出人内心的疯狂”。其实牛顿老师并不是计算不出人内心的疯狂,而是计算不出自己的贪婪,仅此而已。

细细的分析一下南海泡沫的故事,就会发现这里面可讲的远远不止投机。

我看到过很多打着公知旗号的经济学家在奉劝个人投资者不要进入股市的时候,总是会说这么一句:“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的,这与西方的证券市场发展史有着本质的不同。”能说出这种话来的,要么是没读过书的,要么是读过书但是忽悠人的,总之都不能相信。

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股市在诞生之初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困境而出现的,通俗点说就是需要有人心甘情愿的为国接盘。

比如,这次我们要讲到的南海泡沫。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南海公司的主营业务。按照相关资料的记载,南海公司是一家以海外贸易为主的贸易公司,在英法战争期间,南海公司认购了1000多万英镑的利率为5%的战争国债,以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战争。作为回报,南海公司获得了大宗商品的退税资格以及对南美洲(当时人将南美洲称为南海)的贸易垄断。这是明面上南海公司的性质。但实际上,南海公司是协助政府进行融资的私人机构,它在贸易方面的收入少得可怜,而后来公众对它的信任完全来自于它与政府的密切关系。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即便南海公司的运营再差,可毕竟买了1000多万英镑的国债啊,就算吃利息也有几十万英镑,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怎么会发生后来的南海泡沫呢?

问题就出在了南海公司并不只是想挣这么多钱。其实一开始南海公司是想全部买下英国政府的全部国债的,大约是5000万英镑,成为英国政府的唯一借款人。但是,看中了英国政府国债的并不只是南海公司一家,还有英国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等。于是,后来南海公司开始跟政府眉来眼去,说了自己的打算,让政府想办法把英格兰银行等机构的债券赎回。当然,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南海公司一面公开的给政府允诺,你只要把债券全给我,我就给你七百多万英镑,另一方面南海公司宣布将政府债券的利率从5%将为4%。对于政府来说,这既有了额外的入账,每年也减轻了几十万英镑的财政支出,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可是呢,前面也已经说过了,南海公司的生意做的相当差,哪儿来的那么多钱去收几千万英镑的国债呢?

别忘了,南海公司可是股份公司,人家有股票啊!南海公司以自己的股权作为交换,获得了剩余3000多万元的英国国债。那么,按照出资的比例来看,英国政府成了南海公司的最大股东。换句话说,南海公司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国企。从表面上看,这次南海公司与英国政府的合作是“双赢”的,英国政府成为了南海公司的大股东,南海公司成为了英国政府的债主。

你还以为债转股、股转债是什么新鲜玩意?三百年前就玩过了!

众所周知,债券和股权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在进行资产清算的时候债权优先于股权。通俗的说,我拿出100万本金做生意,跟A借了100万,承诺每年给5%的利息,跟B借了100万,折算为50%的股份。那么如果有一天破产了,资产清算的时候,如果只能拿出50万,那么这50万要全部给A。而国债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跟股票比起来那简直可以说风险太低了。那你凭什么让老百姓把手里的债券换成你手里的股票呢?还能怎么办?吹呗。

南海公司对外宣称自己垄断了南美洲的所有贸易。在当时老百姓的认知中,南美洲是一块盛产黄金与白银的地方,南海公司既然能有这个实力,那以后我这股票还不成了生金蛋的母鸡啊!更关键的是,南海公司的大股东是英国政府啊!是国家啊!这样的企业去哪里找!!!!!还有啥可说的,换!

但就像之前所说的,如果南海公司真的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那么把债券转为股票是合算的,但如果南海公司只是忽悠人的,那么这显然是得不偿失。可惜的是,在当时大多数投资者的眼中,南海公司的官方背景已经盖过了公司的盈利情况。

当英国政府宣布债转股方案的时候,南海公司的股价开始飙涨,从1720年初的100多美元涨到了6月份的1000多美元。这样的飙涨,无论对于英国政府还是对于南海公司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首先,对南海公司来说,飙涨的股价让公司的大股东频频在高位套现。其次,对英国政府来说,飙涨的股价意味着可以抛出股票变现,来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还可以有大量的盈余。当然,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买股票就能挣钱,这里面就包括了牛顿。

在这场泡沫里,通俗的说,这场泡沫的实质是英国政府通过南海公司的股票作为中介,从老百姓那里借到了钱。但又通过股权免除了自己强制的还本付息义务,他只需要按照约定向南海公司支付利息即可。

这笔买卖做的真是没谁了。

所有老百姓并不知道的一点是,在他们买入股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赋予了一个光荣的使命:为国接盘!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泡沫的破裂。无数的人损失惨重,而借由股权,英国政府得以免除数百万英镑的债务。于是,在南海泡沫里,政府赚到了钱,南海公司的股东赚到了钱,无数“散户”和“机构”为国接盘。

这个故事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这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债权和股权的相互转化的尝试,这个尝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给国家脱困。

如今,英语里把股票成为“stock”正是来源于南海泡沫,因为在英语里“stock”的原意是库存、存货、债券,在南海泡沫中大量的债券转化为了股票,所以stock也就成了股票的名字。英国政府的这种行为,这跟中国股市最早上市的几家企业把债务打包成股票上市借钱,其实是一样的性质。所以那些再说这些是中国股市特色的,可以领盒饭休息去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种行为的存在就把股市看成炼狱。“为国分忧”一般来说只是股市诞生的最初目的,随着证券市场的慢慢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好处,所以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

这时候再用“为国接盘”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股市,尤其是看待民营公司的股票,就只能说眼光太落后了。更何况,即便是国企,也不乏茅台、格力、万科、东阿阿胶这样的优质公司,它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我们回到南海泡沫的事件上来,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任何公司都是可以投资的,把购买股票视为“为国接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但是,在买入一个公司的股票之前,一定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对公司的经营有所了解,第二是了解对公司的估值有正确的认识。

如果大多数人能够对企业的估值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南海泡沫也绝不会出现。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并不了解这两点的情况下买入的股票。如此一来,“为国接盘”也就不可避免了。

我非常讨厌那句“让散户能挣到钱,中国股市才有希望”。这并非是说我对于散户仇视,我本身也是一个散户,但我想在任何一个行业里能挣到钱的都应该是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人。如果有人说这样的话:

让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能打赢仗,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

让每一个踢足球的人都能获得冠军,中国足球才有希望

让每一个打篮球的人都能打败姚明,中国篮球才有希望

让每一个学钢琴的人都能考级通过,中国音乐才有希望

…………

如果听到这些话,你肯定会觉得可笑。但到了“让散户能挣到钱,中国股市才有希望”这句话里,却有太多的人凭着屁股决定了脑袋。

说到底,机构、大户、庄家最后身败名裂的大有人在,散户里能大赚特赚的也不在少数,决定这二者区别的不是身份和资金量,而是对于股市的认识。

如果想在下一轮趋势中多赚点钱,还是趁着熊市的时间多琢磨点东西吧,这样才能避免跟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先生一样“为国接盘”。

炒股就要用雪球

韭菜别来,我们只欢迎聪明的投资者

 

牛顿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一个失败的股票投资者。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一战封神,在物理学界光芒万丈,还被英国政府任命为皇家铸币局局长。其实牛顿除了研究天体,研究数学比如微积分什么的,他也炒股。

当时,英国有家南海公司icon,说是在海外拥有很多矿特别是金矿,一时有大量英国人追风去买南海公司的股票,牛顿那时有些积蓄,但也算不上十分富有,看到那么多人买南海公司股票,牛顿也按耐不住,拿出自己的积蓄以100多块的价格买进,后来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上涨到了300多块,牛顿赚了不少钱,就落袋为安了,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牛顿卖出后,南海公司股价又继续上涨,400、500、600,股价一路上涨,英国人一路追风,看着人家又赚了那么多,牛顿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卖错了。终于在南海公司股价涨到700多的时候,牛顿忍不住再次杀进去了。遗憾的是,后来南海股价一路跌回到了100多,牛顿亏得一塌糊涂,留下了一句名言“我能计算天体的轨道,却无法计量人类的疯狂”。

牛顿炒股的故事,提出了一个股市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决策后悔”问题。很多心理学家都研究这个问题,在股市摸爬滚打的同志们,需要有效解决“决策后悔”这个问题,这是提升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前提。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新浪股票首页(股票000878)

下一篇:股票在线看盘(300203聚光科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