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物联网概念股一览(物联网概念股一览表)

2023-04-29 21:10分类:美股投资 阅读:

NB-IoT技术助推物联网 千亿商机扑面来

我国"十三五"迈进"万物互联"时代 聚焦四大领域

林业局发文推进林业物联网发展 提6大主要任务

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 智能化融合成新趋势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详解网络空间

安信证券:物联网成为运营商新竞争焦点

物联网11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NB-IoT技术助推物联网 千亿商机扑面来

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已成为开启物联网巨大市场空间的金钥匙——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纷纷指出,依托NB-IoT技术,物联网的规模化商用将全面提速;同时,物联网已成为集成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据悉,NB-IoT将改变过去2G至4G以及其他无线技术的局限,使得物联网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分领域。

在29日召开的“2016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行业专家、企业界代表纷纷指出,随着NB-IoT标准化的落地,物联网规模化商用也将全面提速。

本次大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院士指出:此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虽已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但由于难以产生相关的商业模式,其发展始终面临瓶颈,而NB-IoT的横空出世,将改变这一现状。

NB-IoT是物联网领域的新兴技术,因能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近期,NB-IoT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6月16日,3GPP RAN全会第72次会议在韩国釜山顺利结束,NB-IoT对应的3GPP协议内容获得了会议批准。在业内看来,这一标准化工作的完成,标志着NB-IoT即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而我国的NB-IoT规模化应用“元年”预计将发生在2017年。

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昨日在现场详细介绍了NB-IoT的三大优势:其一,覆盖更广,在相同频段,NB-IoT比现有移动网络的覆盖面扩大了100倍,明显优于Wi-Fi等短距离传输技术;其二,支持海量连接,NB-IoT的一个扇区能够支持多达十万个连接,比现在的2G、3G网络要高50倍;其三,低功耗;其四,低成本。

NB-IoT的这些优势无疑将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位参会的企业代表据记者表示,NB-IoT的出现和未来的商用推广,将弥补物联网通信层的短板,即为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创造了低成本的通信层。如同在移动互联网中,人们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创造了丰富的应用以响应各种形式的需求,未来,基于NB-IoT的物联网也将催生更为丰富的应用。显然,NB-IoT将改变过去2G至4G以及其他无线技术的局限,使得物联网的触角迅速延伸至各个细分领域。

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物联网已成为集成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

上海微技术国际合作中心总裁高腾博士表示,在感知、计算、存储、通信等领域,物联网发展所呈现出的巨大需求,为集成电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芯国际全球市场资深副总裁许天燊认为,在国产芯片进口替代的巨大空间下,随着“中国制造2025”加速推进,未来集成电路行业或存在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商机;特别是在NB-IoT、5G等领域,将出现快速发展。

至于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全面提速后,对集成电路行业促进到底有多大?华虹宏力战略市场与发展部部长胡湘俊指出,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报告,预计在2020年,就会达到450亿个集成电路的年需求,这还是仅仅计算了单个智能设备的需求,而并未包含复杂的智能系统。(.上.证 .王.炯.业 .李.兴.彩)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详解网络空间,他指出,我国“十三五”期间将构建“万物互联”网络,要把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无独有偶,近期物联网峰会也密集举办,2016年世界物联网大会将于6月18日至6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业内人士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万物互联”的火花已悄然绽放,其中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云计算或大数据、网络安全四大领域或最受关注。

行业峰会密集召开 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

2016年世界物联网大会将于6月18日至6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业内人士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不久之前,2016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将于6月3日在厦门举行,此次大会将以“智慧城市、物联生活”为主题,搭建物联网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未来5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2%。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其包括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随着高速宽带网络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加快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物联网产业已基本涵盖基础材料生产、芯片制造、元器件生产、终端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以及应用服务等各环节。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带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融合转变,加快重塑产业结构,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的重要领域。

从全球来看,国际巨头对物联网平台的布局正在加速。IBM凭借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大举进军物联网市场,并将其认知功能注入物联网服务。谷歌提出了Project IoT物联网计划,并发布了Brillo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的底层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苹果则依托iOS搭建平台,建立物联网生态系统,包括HealthKit、HomeKit、车载CarPlay等各种环境的融合。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包括芯片、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终端等产业规模较大。其中,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RFID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但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硬件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万物互联”时代将到来 四大领域最受关注

近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阐释了林业物联网建设的总体要求,物联网的应用正在逐渐拓宽。可见,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事务、数据和互联网仅仅的结合到一起,使得万物互联成为了可能。

近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详解网络空间,他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把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构建物联网高度发达,无线、有线卫星各种方式灵活自由接入以及“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他指出,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建设“天地空海”一体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的无缝覆盖,多网协同通信,网间无感知切换;二是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加强低功耗芯片、传感器、轻量操作系统研发,突破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技术,为一体化网络空间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加强数据的汇聚整合能力,激发创新协同效应、倍增效应,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信用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其中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云计算或者大数据、网络安全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或最受市场关注。

【四大领域】

>> 人工智能

机构观点:人工智能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未来将适应“云+端”的模式,低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均是重要的发展目标。政策助力,巨头加码,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加紧布局。

相关公司:科大讯飞、中科曙光

>> 量子通信

机构观点: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预计2016年7月发射,“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业内分析认为,随着量子通信技术日趋成熟,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从发展进程、技术门槛以及未来潜力等角度看,当前网络运营应用与核心设备最具投资价值。

相关公司:三维通信、三力士、神州信息

>> 云计算

机构观点:据机构预测,云计算作为信息经济的基础,在政府、企业等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将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宽带网速的升级也有助于云计算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云计算正在高速增长,2015年市场规模为231亿美元,2018年有望增加到7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22%。

相关公司:思创医惠、荣之联、银江股份

>> 网络安全

机构观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指出,到2015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总数达6.68亿。机构认为,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占整个IT比重仅为2%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10%左右的水平,潜在发展空间将达千亿级别。

相关公司:卫士通、绿盟科技、启明星辰(中国证券网)

记者17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近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阐释了林业物联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即要以促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宗旨,以林业核心业务物联网应用为重点,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林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提出了要推进物联网技术与林业核心业务高度融合,实现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测、林业生态监测、林业产业、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等6大主要任务,明确了林业物联网发展的保障措施。

《指导意见》提出了林业物联网建设的应用模式,着力打造跨区域、集成化、规模化的物联网应用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推动林业智能化持续快速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林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增强林业建设的实时性、高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

《指导意见》的发布为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勾划了发展蓝图,相信,林业物联网建设的大力推进必将带来林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附: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并做出了明确部署。2011年,国家林业局被列为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委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物联网的建设与应用。为推动林业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林业改革发展主要任务,以促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宗旨,以林业核心业务物联网应用为重点,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共享、政府主导、保障安全,加快推进林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为实现林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需求驱动。紧密结合林业核心业务,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林业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建设的协调发展。面向服务对象,以用户和受益人为中心,加强林业物联网顶层设计,注重建设和应用实效,力避相互攀比、贪大求新、盲目跟进。坚持示范先行,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总结成熟模式,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林业物联网的多领域、跨层级、规模化应用。

融合创新,协同共享。根据林业、林区、林农发展实际,加快提升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设备研发及集成应用,逐步突破林业物联网发展技术瓶颈。深化林业物联网应用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支持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力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政府主导,群策群力。坚持林业主管部门在林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工作协调、项目监督、成果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生态公益型建设项目,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对产业发展型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商业运营模式和服务驱动模式,群策群力推动林业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提高效益,确保安全。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规划林业物联网建设任务,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物联网持续发展。加强林业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注重开展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林业物联网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和重点领域应用安全可控。

(三)发展目标。实现物联网技术与林业业务高度融合,有力支撑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测、林业生态监测、林业产业、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类业务。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明显增强,实现跨区域、集成化、规模化的物联网应用,推动林业智能化持续快速发展。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林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体系,林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林业建设的实时性、高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增强,林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林业资源监管物联网应用。林业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荒漠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林业资源监管中引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提升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充分应用3S、红外感应、无人机、卫星通信、激光雷达、RFID、条码、多功能智能终端等技术,结合地面抽样调查,建立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林业资源数据仓库,提高地面监测样地、样线、样木等的复位率,增进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快速更新能力,弥补传统地面监测手段的不足。

林业资源管理。应用二维码、RFID、移动互联等技术,提高林权证、采伐证、运输证等林业资源相关权证的防伪性和快速识别能力,建设全国统一的权证信息管理及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对各类权证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建立人机交互的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珍稀花卉等的个体识别、谱系管理及安全监控;对接云计算平台,加强林木采伐、贮存、检疫、运输、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加强执法监管、依法保护林业资源。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管理。应用卫星通信、3S、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等技术,根据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结构,研制具有身份识别、卫星定位、体征传感、信息传输等功能的专用设备,对接智能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全天候立体化传感监控网络,加强动物行为及体征分析,提高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能力,促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外管理和种群复壮。

(二)营造林管理物联网应用。营造林管理主要涉及种质、种苗资源的保护、保存、培育以及造林、森林抚育等的管理。在营造林管理业务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加强营造林管理,提高营造林质量。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应用RFID、红外感应、传感器、视频监控、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原地和异地保护母树林传感网,加强对林木采种基地种质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濒危母树的保护。构建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立体传感监控网络,加强设施保存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有效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林木种苗培育及调配。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加强对规模化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肥力等的实施监测,结合自动喷灌、自动卷帘等操作,提高种苗培育的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管理。结合各类电子票据,加强林木种苗特别是珍贵苗木的调配管理。

营造林管理与服务。通过应用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相关传感器,强化对造林地环境与林分生长状态的智能监测与分析,结合GIS系统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适地适树、测土配方、抚育管理等的决策支持,以及对林场、林农、林企等提供相关服务。应用3S技术、航空摄影、多功能智能终端等技术,加强对营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核查和绩效评估,提高核查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

(三)林业灾害监测物联网应用。林业灾害主要包括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沙尘暴、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四大类,其他的还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灾、雹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加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林业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灾害损失。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应用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航空护林飞机、无人机、飞艇等航空设备,构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的天网系统;应用地面林火视频监控、红外感应、电子围栏、气象监测、地表可燃物温湿度监测等感知设施以及各种有线、无线通信设施,构建地网系统;应用车载智能终端、手持智能终端以及多功能野外单兵装备等,构建人网系统;应用条码、RFID等技术,构建林网系统;对接基于3S、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的智能信息平台,提高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预报以及指挥调度、灾后评估等应急响应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综合应用3S、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技术,加强森林和大气环境监测,结合地面巡查数据,对接专家远程诊断系统、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外来物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挖掘、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森林病虫害及外来物种危害的监测、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控能力。对通过检疫的物品进行标识,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责任追溯制度。

沙尘暴监测和预报预警。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重点风沙源区和固沙治沙地区部署地面气象传感和土壤温湿度传感监测网络,结合气象卫星和遥感卫星监测,加强沙尘暴灾情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有效降低灾情损失。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运用集卫星定位、信息发送、生命体征传感等功能于一体的动物专用设备,建立基于卫星追踪、传感器感知、GIS应用和地面巡查相结合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加强对迁徙候鸟兽活动路线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分析,有效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

(四)林业生态监测物联网应用。林业生态监测主要对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有关指标进行连续观测,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通过引入物联网相关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监测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多样性和可靠性,为智慧决策提供依据。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综合应用各种数字化智能传感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建设或改造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构建完备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重大生态工程和生态系统管理成效等进行科学评估,对区域生态安全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为我国生态建设决策提供支撑。

森林碳汇监测与评估。利用各种智能传感终端和通信手段,构建多维碳排放与碳汇监测传感网络,在水平和垂直空间对温湿度、风向风速、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子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林木蓄积量、生长量等碳储量监测数据,建立多站点联合、多系统组合、多尺度拟合、多目标融合的碳汇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为碳交易、检验节能减排效果、评估碳汇能力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五)林业产业物联网应用。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物联网技术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木培育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用途。

森林旅游安全监管与服务。应用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航空护林飞机、无人机、飞艇等航空设备,构建森林旅游安全监管与服务的天网系统;应用地面旅游视频监控、旅游视频观景、林火视频监控、气象监测、红外感应、电子围栏、地表可燃物温湿度监测等感知设施,以及各种有线、无线通信设施,构建地网系统;发挥移动互联技术的巨大优势,应用车载智能终端、手持智能终端、游客便携式智能终端等,构建人网系统;应用条码、RFID、地面无线定位等技术,构建林网系统;基于三维仿真、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人与物随时、随地、随需的交互型业务,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旅游资源监管、旅游综合执法以及旅游应急响应能力。

林下经济和花木培育。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移动互联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对接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规模化花木培育基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肥力等的实施监测,结合自动喷灌、自动卷帘等操作,提高花木培育的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等传感器和视频监控、红外感应、电子围栏等设施,搭建林下传感网络,为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业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并提高防火、防盗等安全监管能力。

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权证的管理。应用二维码、RFID、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及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等林业资源经营开发利用环节相关权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权证的防伪性和快速识别能力,方便政府部门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查询、共享各类信息,依法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林产品信息集中发布平台和预测预警系统,加强林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和监督管理。

林产品认证和溯源。采用激光扫描、定位跟踪、移动互联等技术,对经过绿色无公害认证、原产地认证、来源合法认证等的林产品进行标识,实现林产品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完善林产品认证、森林认证和林产品溯源体系,建立健全责任追溯制度,为发展林业电子商务、提高林业监管与服务效能、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等提供有力支撑。

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采用条码、RFID、定位跟踪等技术,给质量检测合格的林产品赋予专用标识,建立专用标识认证制度。结合信息管理和查询平台,加强流通和销售环节管理以及消费指导,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依法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引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强对本地区林业物联网应用的引导和指导。明确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总体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加强对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形势研究,结合林业实际,做好政策预研工作,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在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引导林业物联网科学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产业化专项资金等的支持,努力做好行业资金配套工作。创新投融资机制和项目运营模式,鼓励企业等参与林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和商业运营。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激发和调动各类市场主体支持林业物联网发展。

(三)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引导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围绕林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链,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开展林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林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有效促进林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

(四)建立标准体系。结合林业物联网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工程建设,按照急用先立、共性先立的原则,制定一批林业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林业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满足林业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

(五)强化信息安全。根据林业物联网工程建设和应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林业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工作,使信息安全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强化工程建设与安全保密措施的有机结合,做到安全保密措施先行。严格依据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非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规定,制定实施技术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决方案,促进林业物联网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六)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引进先进物联网技术和理念。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地推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强林业物联网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林业物联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国证券网)

2016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将于6月3日在厦门举行,此次大会将以“智慧城市、物联生活”为主题,搭建物联网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未来5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2%。

随着全球巨头聚焦物联网平台搭建的同时,我国企业也纷纷将云平台、操作系统以及智能硬件作为发展重点。去年,腾讯推出面向物联网领域的开放平台“QQ 物联”,为设备提供快速、安全、稳定的物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小米推出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以及智能硬件等。今年2月,阿里首次对外推出物联网整体战略,将旗下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事业群,联合打造面向物联网的服务平台。随着各大巨头的加速涌入,物联网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包括芯片、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终端等产业规模较大。其中,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RFID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但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硬件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证券网 张山)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每天三分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详解“十三五”。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事务、数据和互联网仅仅的结合到一起,使得万物互联成为了可能。互联网也逐渐的从人人相连向物物相连迈进。“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价值,给社会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会替你看家的电视;能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开关的窗户;主动向主人报告行踪的包裹,这些以前在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情节已经出现在我们国家不少城市的智能小区里。它们就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产物。

“十三五”时期,要把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构建物联网高度发达,无线、有线卫星各种方式灵活自由接入以及“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重点工作包括这么几项:一是建设“天地空海”一体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的无缝覆盖,多网协同通信,网间无感知切换;二是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加强低功耗芯片、传感器、轻量操作系统研发,突破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技术,为一体化网络空间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加强数据的汇聚整合能力,激发创新协同效应、倍增效应,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信用体系。今后一个时期,相信大家会更多、更直接的感受到“万物互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央广网)

投资建议:

2016年运营商加快物联网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4G、宽带后运营商新竞争焦点。中国移动通过产业合作力争在2016年发展1亿物联网连接。中国联通和Jasper于2015年8月合作推出物联网管理平台后,2016年1月平台用户接近500万,计划平台用户2016年将达到2000~3000万。中国电信希望物联网在未来3-5年成为规模可比肩传统移动业务的新市场,计划2016年销售1000万台以上的物联网终端。未来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全球物联网发展浪潮启动,我们持续推荐物联网管理平台唯一标的宜通世纪。同时请投资者关注盛路通信。

2016年光通信确定性增长,中兴事件持续发酵,长期看给国内核心元器件厂商带来挑战与机会。重点关注光通信设备厂商、器件厂商和光纤光缆厂商。

4G网络建设进入尾声,三大运营商的投资重心转向固网宽带、FTTH建设。

同时发展中国家100G骨干网建设也如火如荼,对光网络、光器件、光纤光缆需求也持续增加。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通讯的出口限制令,禁止美国元器件供应商向中兴通讯出口,短期令中兴通讯供应链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利好国内芯片和光器件制造商,逼迫国内通信芯片、高端器件研发加速。全球光通信高景气背景下,我们重点推荐烽火通信、亨通光电、永鼎股份,建议投资者关注光迅科技。

风险提示:TMT板块整体估值下修(中国证券网)

本报记者 吴珊

“5G时代,物联网行业也会出现一批高成长的公司。”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发展。

乐观预期提振下,物联网板块在A股交投活跃带动下也出现明显涨幅。7月6日,截至11:00,板块整体涨幅超过4%。

个股方面,8只物联网概念股率先涨停,高新兴、华灿光电、深科技、紫光国微等个股均榜上有名。此外,派思股份、科信技术等也纷纷实现8%以上的涨幅。

渤海证券认为,目前,由工信部自上而下的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其意义更为深远,对于国内物联网产业链来说,也是一种政策面的驱动与扶持。因此重点关注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类企业,这类企业是未来物联网大规模建设的最先收益对象,主要集中在芯片、模组和平台这三个方面:物联网芯片类公司为乐鑫科技;模组类公司为日海智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移为通信和有方科技;平台和集成类公司为宜通世纪和紫光股份。

(编辑 张伟)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速,相关概念股票备受市场关注。通过梳理券商研报发现,有9只概念股被多家券商青睐。

近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号角吹响,相关概念股票备受市场关注。截至最新收盘,电气设备指数上涨7.62%,领涨申万一级行业。概念板块方面,能源互联网、特高压、充电桩、风力发电、光伏等多个细分板块同时上涨,汉缆股份、融钰集团、中国西电、金杯电工等逾80股涨停。

从近一个月机构评级来看,电气设备行业成份股中有25只个股获得“买入”评级,其中隆基股份获得11家机构的青睐,宁德时代紧随其后,获得10家机构青睐。从调整方向来看国轩高科、迈为股份、正泰电器等10股各获得1家机构首次关注,国轩高科、晶盛机电、麦格米特等6股各获1家机构调高评级。

9只概念股被多家券商青睐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2019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要建设运营好”两网”(即“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坚强智能电网”)。 这是“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会报告中。

通过现有研报内容整理,从券商推荐家数来看,有 9只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概念股获2家以上券商推荐。其中,岷江水电获8家券商推荐,国电南瑞紧随其后,获7家券商青睐。

从近一个月机构评级来看,岷江水电、恒华科技、东软载波3股获机构最新买入评级,其中恒华科技获2家评级,岷江水电、东软载波均为1家。

市场表现方面,这9只概念股今日全部涨停。从年初至今行情来看,仅国电南瑞累计涨幅跑输大盘,上涨12.4%。岷江水累计上涨276.89%居首,远光软件、东软载波、炬华科技3股涨幅均在50%以上。

从最新业绩来看,这9只个股中除国电南瑞外均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预告或快报,4股净利润为正增长(按照快报或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计算),其中岷江水电净利润同比增长56%居首。

券商普遍看好行业未来发展

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各大券商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平安证券认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对于电网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将是国网发展的战略重心。电网企业的战略转型往往对应新的投资侧重,尽管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投资规模等级可能难以和先前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相媲美,但投资领域相对聚焦,有望带动相关软硬件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盛证券表示,市场此前对于车联网、物联网应用已有预期,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尚处于“炒政策”的阶段,此次国家电网重点提出电力物联网概念,表明行业有望进入实质性投入阶段,智能化相关的资本开支将成为电网重点方向之一。

兴业证券表示,预计2019年将成为投资元年,行业增速三年年化50%以上,相关公司订单将从今年开始出现年化50%至100%增速。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本报记者 吴珊

“5G时代,物联网行业也会出现一批高成长的公司。”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发展。

乐观预期提振下,物联网板块在A股交投活跃带动下也出现明显涨幅。7月6日,截至11:00,板块整体涨幅超过4%。

个股方面,8只物联网概念股率先涨停,高新兴、华灿光电、深科技、紫光国微等个股均榜上有名。此外,派思股份、科信技术等也纷纷实现8%以上的涨幅。

渤海证券认为,目前,由工信部自上而下的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其意义更为深远,对于国内物联网产业链来说,也是一种政策面的驱动与扶持。因此重点关注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类企业,这类企业是未来物联网大规模建设的最先收益对象,主要集中在芯片、模组和平台这三个方面:物联网芯片类公司为乐鑫科技;模组类公司为日海智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移为通信和有方科技;平台和集成类公司为宜通世纪和紫光股份。

(编辑 张伟)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网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h股如何买卖(丽珠集团h股股价)

下一篇:虚拟币对冲套利(对冲套利基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