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炒股的方法技巧以及融资炒股风险
文/花荣,中国A股著名股市职业操盘专家,知名财经作家,知名财经微博、炒股比赛专家,《财富时代》杂志专栏作家。沪深股市第一代职业操盘手,沪深交易所成立初期获交易员(红马甲)证书,有散户、大户、机构的操盘经历,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股市“盲点套利”理论和技术,有多次A股经典操作案例,多次获得炒股比赛冠军。
图/摄图网
在A股中持续平均年盈利15%以上是相对容易的,每隔几年还有暴利的机会,不要高智商,也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但是A股的现状是1赢2平7亏,这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没有经过必要的学习,入错了门,没有必要正确的工作量,养成了坏习惯,拒绝资源交换思想碰撞的机会。只要投资者针对这几项内容进行改正和提高,就能快速地提高炒股水平,比如说,一个不会空仓避险的投资者,如果学会了空仓避险,就能立刻超过1000万不会空仓的投资者,超过90%的公募基金经理。
下面我们就来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达到基础要求
1.最基本的常识要知道
第一,最基本的常识要知道。比如,K线常识,均线常识,成交量的变化,MACD指标的使用,阶段涨跌幅规律统计,量比、涨速、成交量、换手排名的意义,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熟悉度,融资再融资方式,股市里的所有交易品种、交易规则、证券法规,市场各个群体的情况,你自己现状的优劣势(怎样发扬和克服压制),你的投资目的和手段……
第二,错误的知识必须否定,错误的习惯要纠正。比如,如果你原来喜欢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其他的预测理论、永远不空仓的价值投资理论、不看大盘只做个股的习惯,只认消息不用技术追踪,观点、仓位、操作简单粗暴极端,你的这些知识和习惯如果融入了操作,效果又不理想的话,必须放弃和克服。从头来过,从《百战成精》《千炼成妖》开始。
没有掌握基本常识就投资是赤手空拳上阵赌博,使用错误的理论是拿大刀长矛同热兵器作战,都同样的可怕,那不是投资,那是消费。
2.了解A股的特殊性
特殊性之一:周期波动,政府高低位调控,融资高于投资。
特殊性之二:好公司与好股票不等同,坏公司与坏股票不等同,实业常识经验不能用于股市。
特殊性之三:没有投资价值,是博弈市。
特殊性之四:题材、热点、大势、资金实力很重要,比其他因素重要。
3.要有大盘和选时的概念
必需的概念之一:会看大盘,看大盘做个股,看大盘决定仓位,要会空仓避险。把握简单机会,放弃难度大的机会。
必需的概念之二:要允许自己犯小错(特别是踏空错误),要敢于纠错(可以赔小钱,不能赔大钱),要用操作系统(生命线)保护自己不出大错。
必需的概念之三:除非极强势道,其他市场阶段的无风险机会要全部洞悉。
必需的概念之四:要有赌注股的概念,要有改变命运的行情(时间)意识,每轮行情结束时警醒地保住胜利果实。
4.有进步的渠道
有圈子进行分工合作,新知识出现能快速学会,新盈利模式创造条件实现,虚心地结交有特点的其他成功者。
二、与众不同的努力
许多人认为,股市中的能力只是分析判断预测能力,其实不是,股市中的能力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1.分析、判断能力。但这只是基本的能力,比较低级别的基础能力,这必须学会并不断进步。许多投资者停留在这种能力的某个阶段,就停步不前了,不可以。
2.资源渠道能力。比如场下打新与网上打新的区别,低价定向增发与市价买股的区别,B股机会与A股机会的差别,有知者无畏与猜测赌博的区别,先进盈利模式和传统预测的区别。
3.资金操作能力。在二级市场,胜率最高的技术是操作市场和内幕交易,两者如果结合则是胜率极高的,但是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是违法的,千万不能做。但是,熟悉法规和上市公司习惯,高手能够不操纵市场不内部交易,但是可以达到其目的。比如买卖股票时的大小单运用,比如了解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承诺内容和时间,等等。
4.盈利模式设计能力。这是股市中的最上乘武功。
三、养成好的操作习惯
最常见的好的操作习惯:
1.要对市场熟悉,经常把所有的股票翻一遍,每周要把所有的上市公司公告看一遍,对手中股要经常去网吧看看。
2.操作上要中庸,比如股票组合的中庸,持仓时机的中庸,高抛低吸操作的中庸,性质把握程度的中庸,对待朋友的消息和特长的中庸,等等。对性质结果要求严格,对过程不要求完美。追求永远的80分,反对在100分和0分中做抉择。
3.在未知中追求有知,在不确定中追求确定,搞不清楚时按照坏的可能性处理,最后的防线不能放弃,重新清零是实力能力的最重要部分。
4.有正反馈思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众人添柴火焰高。
四、功夫在剑外
功夫分招式和内功,一项专业技能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要有基础素质和综合资源的保证。下面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1.智慧的提高
智慧的内容含量主要是:历史、哲学、统计。
智慧的提高方式有见多识广、事物比较、自我角度、有人性良知等。
2.现代社会的资源
你的劳务互助圈子,业务人际关系,资金杠杆能量,有效信息交流,状态纠错股友,能量交换与拓展渠道。
3、3.保持自己的状态
人是有状态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不同处境,不同的激励,不同的背景下,能力是不同的。所以,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有好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抓大放小,尽一切努力保持自己处于好的身体状态,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处境状态,好的背景状态,接受可接受的结果,避免在两极端中做选择。
没钱活得难受,太有钱容易完蛋。炒股的人应该:君子发财,40不晚!按照现在的标准,40岁应有1个亿,50岁有6个亿,60岁有10个亿,这样就得了,别再多了。
4.奖励激励自己
炒股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不是为了成为股奴,要让生活更有趣。
科大讯飞实控人大额减持股票,用于偿还此前参与定增的借款,此举引发市场热议。虽然公司方面一直表示“没有多卖1分钱股份用于消费”,但问题根源不在于此,而在于实控人借钱买自家股票本身可能有违公平。
不管是通过何种形式,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等特殊股东增持自家股票一定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代表着对自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对于持股股民而言也是一种增强信心的举措。但如果是借钱增持,则值得探讨。
以科大讯飞为例,为提高控股比例实控人曾借款定增,筹措资金的措施包括质押融资等,现如今看来,科大讯飞实控人的操作堪称完美,低位借钱买入参与定增,高位卖出持股偿还当初借款,而且还额外获得了不少股票。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科大讯飞股票近几年上涨的背景之下,试想,如果公司股票股价近几年持续低迷,那么,科大讯飞实控人的操作就可能成为巨大的败笔,不仅没能起到提高控股权的目的,还可能导致控股权更加不稳定。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借钱增持还是自有资金增持,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在A股市场,实控人、大股东乃至董事长,这些特定的大股东或者人群,他们对上市公司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绩的好坏。如果他们选择借钱买自家股票,就可能违背“三公”的市场原则。毕竟借钱买股票风险巨大,除了固定的利息之外,还承担着股票下跌带来的投资亏损风险。一旦股票出现非理性下跌,借钱买的股票就成为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这对于上市公司控股权的稳定一定是不利的。
另外,考虑到利息、投资亏损的风险,包括实控人、大股东等特殊人群在内,可能会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实控人可能会想办法制造概念推动股价上涨,再或者寻找专业机构进行市值管理,目标就是推高股价规避风险,同时高价卖出自己的持股套利,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其中会不会滋生操纵股价或者内幕交易的行为?
其实,对于大股东借钱增持上市公司这件事,重点不在于结果是不是赚了钱,而是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股价的涨跌本身就很难预测,即便是对于实控人或者董事长而言,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自家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能只涨不跌,有的时候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很好,但如果大盘遭遇非理性的波动,任何股票都难免会遭遇冲击,到时候如果是借钱增持的股票,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资本效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显然不是好事。
此外,如果越来越多的实控人、大股东都以各种理由借钱买入自家股票,最终他们的主要心思可能并不会放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上,而是成了专职股民,这并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