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城镇化的意义课件)

2023-04-27 11:15分类:BIAS 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些重要部署,为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发展过程。“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客观上要求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应根据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做好布局规划,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近年来,北方的环渤海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流域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的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强化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区域间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发展的差异性。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找准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各自发展定位,实施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方面,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应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条件,科学确定发展特色、定位和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差别化发展,从而有效挖掘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应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寻找能够发挥优势的产业定位,比如,有的城市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条件,而有的城市可在城市群或全国产业体系中做好产业配套和区域服务,有些小城镇则应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保障农副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发展方向。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民生。运用高新技术逐步推进旧城旧村房屋绿色智能改造,建设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加快5G、6G网络建设,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打造覆盖城乡、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探索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零碳建筑和社区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提高水土流失、石漠化和荒漠化治理能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重要水系源头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防止水体和土地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此外,还要通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和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 刘治彦)

“县城连接着城市和乡镇,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县城发挥着产业带动、就业带动、商贸带动、消费带动、服务带动的作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

两会期间,吴国军围绕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和脱贫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等主题,带来多份建议。在紧张的会议日程里,吴国军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接受了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罗城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请问您为什么会为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和未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县发声?

吴国军:一木开花不是春。区域性、整体性、系统性解决问题,更具代表性、广泛性,更能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更能解决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也是全国16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之一。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原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后,特别是没有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与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相同的问题。所以,希望国家层面对民族地区和脱贫县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民族自治县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时,面临哪些挑战?脱贫县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时,与脱贫攻坚时期相比,有哪些不同?

吴国军:挑战有以下四方面。一是面临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成本约束不断增强。二是面临城镇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比如,罗城的城镇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且缺乏科学、系统的理念作指导,城市建设还存在目标模糊、规划零散、保障软弱等问题。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酒水和林木加工,生产技术层次不高,产业链发展不充分,抗风险能力弱。三是面临设施不完善的挑战。民族自治县投入城镇建设财力有限,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有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四是面临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的挑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在资源配置中,所能获取的政策、资源有限。

结合罗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时期相比,主要不同有三个方面。一是支持政策更加明确。《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路径和任务举措。二是群众需求更加迫切。随着山区移民搬迁群众进城生活,以及城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三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力。脱贫摘帽后,我们挖掘比较优势和特色,科学确定县城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探索符合罗城实际的“1+1+3+4”城镇化发展思路,其中“1”即建设好宜居宜业、服务河柳的现代卫星城,“1”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3”即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4”即实施“产城融合”工程、“景城融合”工程、“文城融合”工程、“人城融合”工程。

记者:罗城的森林覆盖率达71.44%,请问在这个生态大县,建设县域特色产业园区面临哪些挑战?

吴国军: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罗城在建设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方面,对于用地指标的使用、入园企业的选择,以及龙头企业的招引方面,都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使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开发利用,进而增强本地的产业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我县坚持生态优势金不换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线,园区产业立足于当地优势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电子、服装产品加工引进企业。坚持保护优先,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同时,科学统筹产业园区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打造绿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能耗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外,对入园企业严格审查把关,杜绝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企业入园。对符合产业园区要求的入园企业,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作者:李国平(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是国土与人口大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水平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统筹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

(一)正确理解与认识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立足地区比较优势,以有序的分工协作实现区域间相对均衡、动态协调和充分发展的过程。而在实践中,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三个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方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及其新情况新问题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就区域间差距而言,则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的反复过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向内地倾斜、均衡布局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沿海和内地两大板块的经济空间格局。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呈现出不均衡的增长格局,区域差距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旨在缩小区域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区域间差距呈现缩小态势,区域经济逐步从不均衡发展进入到相对均衡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经济空间结构演化面临新的影响因素和外部环境,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从自然禀赋等第一性地理因素转变为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所形成的新空间集聚等第二性地理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现象突出,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三北”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出从“东快西慢”的东西差距转化为“南快北慢”的南北差距,北方地区经济份额由2010年占42.8%缩减到2022年占35.2%。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不平衡问题,并于2019年12月在《求是》杂志发表了署名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等新问题,明确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等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战略及其推进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下简称“四大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战略统筹和顶层设计,离不开“四大战略”的扎实推进以及相互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以及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是覆盖全部国土、旨在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缩小区域间差距的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是指国家针对特定地区,围绕不同发展目标或解决某个重大问题而确定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的区域重大战略,是明显的问题导向的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国家层面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是国土空间开发模式的基础性和约束性战略部署,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得到增强。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份额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和19.6%已经提升到2021年的22%和21.1%。2019年以来南北方经济份额基本稳定。东北地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持续巩固,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东部地区持续发挥创新带动作用。着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全国一盘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大了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地区和困难地区扶持力度。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效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积极进展,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得到一定缓解。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下,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中心城市持续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基本形成,产业合作进一步紧密,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创新链与产业链进一步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编制完成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落实,实施了一批环境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2021—2035年)》,完成了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5.2%,中心城市、城市圈与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协调的城市体系加速形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速,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城市宜居、韧性和智慧程度明显增强。

(四)以更加有效的机制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最终实现区域间相对平衡发展。具体可从战略统筹、空间联通、功能互补和民生保障四个方面设定目标,通过更加有效的机制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战略统筹。统筹并扎实推进四大战略落实,特别是加强四大战略之间的联动,以实现缩小区域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具体目标。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区域发展定位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支撑,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有机结合,通过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

二是空间联通。空间联通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纽带。要加大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以及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增强空间联通的深度与广度。

三是功能互补。功能互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需通过构建对口支援、合作框架、利益补偿、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区域合作机制,打破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壁垒,促进城乡、区际间功能互补,真正实现城乡间、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四是民生保障。民生保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两个方面。即保障各地区人民在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城乡、各地区间的人民基本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和区际收入差距,助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对于不少新市民来说,“买房”和“落户”都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将购房政策与落户政策结合,成为多地更好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落脚点。

多地发布新政,“购房即可落户”

3月9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印发《驻马店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出台27项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除了实行多样化回迁安置、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降低购房信贷负担等较为常见的措施,通知还提出,为新市民进城购房提供购房优惠。“对来驻就业大学生、新市民在驻购房,享受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含转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区人口同等政策”。

据湖南省武冈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今年3月,武冈市在首届房地产交易会期间特别推出了更加优惠的“五条政策”,其中便有“买房送户口,子女可就近入学”。

具体而言,武冈市购房户可在不动产证未办好之前凭《房屋买卖合同》、购房税务发票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子女可在所购住房(含公寓房)所在地就近入学,取得学位。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3年以来,郑州、佛山、乌兰浩特等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放松落户门槛。春节后,驻马店、武冈等多地出台购房即可落户的政策,为新市民、人才等进城购房提供便利和购房支持。

“此前已有多地放宽落户限制,多数二线已将落户门槛降至专科学历或取消落户门槛,并加大对各类人才、人口的吸纳力度,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允许购房落户、支持人才购房则将住房政策与人口、人才政策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人口人才流入,一定程度对购房需求释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落户门槛逐步降低,如何留住年轻人?

整体上看,紧盯“人才红利”,将买房与落户挂钩只是各地在“抢人大战”中使出的“招数”之一。

3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拟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以下不含本数)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放宽投靠落户,开展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优化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等。

在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便定下了“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的目标,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向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敞开了怀抱。

“落户政策的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放宽落户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具备一定的正向引导。”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买房租房能落户对于楼市交易、长租房市场及城市发展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人口吸附力。

“从落户的趋势来看,各地总体呈现不断放松的状态,加之前几年的‘抢人大战’,目前除了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的落户门槛都已明显降低,这也是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

但业内分析也指出,落户门槛放宽只是第一步,想要留下人需要更多公共服务的支撑,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都是重要的考虑项。从住房层面看,除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加大公租房、廉租房供给等方面也需要加强力度。 (左宇坤)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股票行情(002309千股千评)

下一篇:融资理财 杭州(融资理财 丽水)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