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医改办个人工作总结(医改市场化)

2023-07-13 15:42分类:BIAS 阅读:

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王伟 刘运杰

时序交替,朝暮更迭,伴随着中华大地疫霾的散去,2022年已悄然印入历史的年轮,充满希望与朝气的2023携美好与温暖如期而至!

在这辞旧迎新、继往开来之际,马山医院全体职工向关心和支持我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崇高的谢意!向全院职工及职工家属们以及仍在关心医院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向在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一年,我们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构建全民防疫屏障

2022年接种新冠新冠疫苗18819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2376剂次,疫苗接种工作始终在安全、有序、高效中推进。疫苗接种人员将坚守岗位,为构建免疫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年,我们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军民团结一家亲",积极为部队官兵体检及接种疫苗

五、六月份,我院为某部队官兵进行健康体检,并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为“最可爱的人”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并积极带领部队未接种官兵在我院接种疫苗,组织医护人员多次深入部队做核酸及健康教育,共建军民防疫屏障。

全年共为部队体检451人,新冠疫苗接种390余针剂。2022年5月16日上午,一封来自部队的感谢信及锦旗送到我院,感谢医院为部队的健康体检及新冠疫苗接种所作出的贡献。

这一年,我院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全民核酸、学校及返乡人员等各种核酸采集及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相关工作。

2022全年,马山口镇全年全员核酸、入学校做核酸、入户采集核酸、内乡唐米酒店隔离点、火车站卡点、七里坪隔离点、云露山、支援王店镇卫生院等核酸采集,全年共采集1686448人次。

我院对发热诊室进行了改扩建,充实医护人员配置,在大门口原核酸采集小屋的基础上,对来院就诊的发热病人及其住院陪护家属进行抗原检测;加大了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设床位及急救设备,同时配备有专职的医护人员,以满足新冠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建立了新冠病人救治医疗队,由业务副院长带队,各科骨干任成员,明确分工,负责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

 

这一年,我院深化医改(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入医共体,实行分级诊疗。

我院积极参与医共体总院组织的医护人员学习及活动。并积极主动邀请医共体总院专家来我院指导建设,同时对照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虚心改进,及时落实,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借助医共体的传、帮、带,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辖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我院不断深化与上级医院医联体建设,南阳医专附院专家定期来我院坐诊、查房、讲课。与上级医院专家的合作,一方面直接处理疑难杂症,解决病人痛苦,另一方面现场施教,与医生面对面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经过指导,我院各科在诊治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新春之始展望未来,使命在肩雄关如铁。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致敬历史,站在医院繁荣发展的新起点,肩负时代责任,扛起光荣使命,踏上再创辉煌的新征程。展望2023年,我们必须执好“奋斗”之笔,书写好新时代新“答卷”。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凝心聚力结硕果 奋楫扬帆再出发。忆往昔精彩,展辉煌未来。回望2022年,马山医院全体职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守防疫一线,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及新冠医疗救治工作,奋力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月17日下午,在门诊楼五楼会议室我院召开2022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谋划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表彰先进典型,团结带领全院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迈入新的一年,拥抱新的时代,开启新的征程。院长王伟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我院全体职工参加大会。

 

2022年,我院在县卫健委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全院职工团结务实,以抓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加强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接种新冠疫苗、家庭签约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相关工作、加强专科建设,全面落实二级综合医院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改善服务态度为重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广大群众能得到一个称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院班子及中层述职

 

 

会上,我院院班子及中层成员分别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述职报告,以可圈点的工作实绩、可量化的工作数据,集中展示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列成果、查短板、明方向,全面总结2022年度工作,明确努力方向,对2023年的工作予以谋划部署。

表彰先进

一年来,我院全体职工工在院班子的带领下,坚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医疗业务发展,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取得圆满成果。各科室也涌现出一批扎实工作、勇于担当的先进个人。经科室推选,民主决策,评选出6名一等奖、15名二等奖、46名三等奖、3名道德模范标兵、3名业务标兵、3名抗疫标兵等进行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道德标兵获奖人员

郭国政 王成雷 李雪茹

业务标兵获奖人员

穆克红 赛秋菊 赵红波

抗疫标兵获奖人员

周俊波 孙显显 谢梦舒

 

百年征程再出发,拼搏奋斗正当时。王伟院长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之年,我院在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将继续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医养结合中心建设,让我镇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县域医共体之间的合作,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进我院,全面落实医共体马山分院业务、质量、安全与管理等工作与医共体总院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严格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全面开展二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科室职能,加强专科及重点学科建设,派遣更多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积极落实人才引进管理,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提档升级,向着更高标准的、更高要求的二级甲等医院的目标砥砺前行。深入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

王院长强调,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新的一年里,我院全体职工要继续继续保持和发扬医者的使命与担当,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仁爱的情怀,助力我院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用我们实际行动,为一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轮医保改革,备受广大网友吐槽。有的人骂在点子上,有的人瞎骂一通。

骂归骂,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既然是改革,必然是一部分人吃亏,一部分人受益,不可能所有人都受益。

 

图片源于网络

 

行文之前,我和朋友们分享三个消息:

①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止2021年底,公立医院持续减少了11804个,私立医院持续增加了24766个。大家希望哪边多一点?

②根据国家医保局《医保函〔2022〕106号》的答复,部分地区共享医保的统筹基金已经出现了赤字问题。

③根据人民日报发布消息,截止2021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余1.1万亿元。很多人都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人民日报发布医保个人账户结余情况

 

带着这三条消息,笔者想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来分析和讨论一下,本轮医改,到底是为了什么,谁获益、谁吃亏,哪些问题搞错了?

第一个问题: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首先,本轮医保改革,应该叫“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关键词有三:

①分配调整。主要体现为,将单位缴纳部分中划入个人账户的钱,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中。以前,大家把这一部分,视作像住房公积金一样的福利待遇,或是用工成本。现在相当于福利没有了。当然,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②门诊共济。主要体现为,将个人账户分配出来的钱,拿到门诊去给大家一起花。扩大了门诊报销的覆盖面和覆盖人群,设置了报销门槛和限额。

③家庭互助。由于个人账户钱少了,就让家庭成员的闲置账户,拿出来自家人一起用。以前,其实大家也有类似的操作,但现在可以用的范围应该更大了。

一句话总结:把个人账户的沉淀资金,分配一部分给门诊病人花。大病住院、中病门诊、小病药房,每一头都保一点,但自己也要再花点。

第二的问题:医保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改,就必须回到医保的本质上来。

我们的医保,因为历史原因,采取的是“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实际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没有个人账户的。

医保,主要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它本身就不是纯福利性质的,而是互助性质的,是给大部分老百姓看病就医兜底的。

通俗来说,就是大家一起往池子里面投钱,谁生病了,谁就拿一部分钱去补贴。如果一个人老是生病,他得到实惠就大于付出。如果一个人不生病,他就是纯付出。

所以说,这种模式它首先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言,更不可能有利可图。你总不能,为了占便宜,而去生病吧!如果没病没灾,虽然钱交了、吃亏了,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回到本轮改革,很明显就是要把这个大家公用的资金池,做得更大一点。以前去门诊就医,报不了的,给你报一点,这样花出去的钱不就多了吗?惠及的范围不就大了吗?

一句话总结:医保的本质是互助救济,那就必然有人吃亏、有人获益,获益越多、吃亏越多。

第三个问题:吃亏的人群是哪些?

既然改革中,有人获益,有人吃亏,那么到底谁在吃亏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已经算过这笔账了。这里,我以成都市的医改情况,再来简单算一下。

例如一个退休老人,改革之前,每月账户进账在240元左右,现在则是80左右。一年损失1920元。

 

成都市医保改革调整情况

 

如果他每年买药的钱刚好持平,也就是2880元,现在他最少要损失多少呢?如果所有的药都去二级医院的门诊够买,首先是150元的门槛费,然后是30%的自费合计是819元,总的花费是969元,个人账户结余960元。基本持平。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去门诊的时间消耗、交通费用、家属陪同,甚至还有各种检查费的额外支出等等,都将进一步增加这笔支出。

再换过来看,如果他每年买药的费用,远远不够呢?他在门诊最多能享受的优惠是2500元/年。

很多人提到,去门诊很麻烦的问题:个人觉得,去不去门诊主要是看病情,而不是纯为了买药。如果是为了享受现有的报销福利,那么就得自己好好算一算账了。

很多人吐槽,为什么要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没有起付线,很多人不动用个人账户,算下来还会赚钱。如果没有封顶线,有的人一年报个几万块,都有可能。

综合刚才的测算,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来,谁是最吃亏的人群:①根本没有门诊就医需求的人,越吃亏。②没啥大病,主要是慢性病长期吃药,花费又不大的人,又吃亏、又麻烦。③不得不通过门诊来降低药品开支,因此而付出时间、人力成本的人群很麻烦。

2022年,全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的惠及人数是11.8亿人次。从各地医院门诊长期爆满的情况看,到底是受益的人多,还是吃亏的人多,还说不清楚。

第四个问题:长期的获益在哪里?

既然是一项改革政策,必然有其长期的考虑和打算。从长远来看,是不是绝大部分人都会因此而获益呢?

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既然大家一起来做资金池,要想实现更多的人获益,就是把资金池盘活,扩大覆盖范围,惠及更多的区域。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每年资金池注入多少钱,就拿出80%、90%甚至95%的钱出来,让更多的人报销、受益,并长期保持稳定的运转。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会发现,要想实现长期获益、更大范围获益,就得最大限度的扩充统筹账户的钱,压缩个人账户的钱,大家都把钱放到一块用,才符合医保的初衷,符合共济、互助的初衷。

很多网友都觉得,按照以前的方式好。个人账户钱多一点,有需要的钱够用,没需求的钱存着。这种想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都是医保账户的钱,存也好、用也好、怎么花也好,绝大部分人,迟早都是要花上的。放在个人账户的多点,自己就多花点。放在统筹账户的少点,大家就少花点。有些人长期不花的,还能给自己多留点,甚至买点啥别的。

现在,个人账户钱少了,而且是一年接着一年少,要是长期用不上,那这损失可不小了。这也个人想法,与整体考虑产生冲突的正常现象。

还是要回到那个问题,医保是用于互助的,从头到尾,它就不是设置来给某一个人用的。说白了,就是比较健康的人群,帮助不太健康人群。谁都搞不清楚,最终自己是帮人的,还是被帮的。

所以,如果你不把医保的钱看成是自己的,很多问题可能就想通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个人账户,很多问题也想通了。

所以,从整体的长远利益来看,现在的改革,就是一种劫富济贫:这个“富”,不仅指交得多的有钱人,还指长期身体健康的“有福”之人。这个“贫”,不仅指交得少的普通人,还指长期身体不好,靠医保兜底的“不平”之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吃亏了,你的付出,就是别人的受益,也意味着你身体健康。

长期吃亏,就是长期助人、长期健康!何不看开点吧!

第五个问题: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最后,简要谈谈此轮改革后,未来的趋势。

①门诊共济的模式推开后,有蛋糕,就会有人来分。体系医院、社区医院、定点药房,迟早都会参与进来。你去医院门诊买的药,迟早也大多能在药店买,稍安勿躁。

②个人账户,经过此轮缩减后,按照医保的初衷,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迟早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

③现有模式下,更多的钱纳入统筹,如何把这些钱花好、花出效益、花出廉洁、花到老百姓身上,才是关键。医疗系统改革,才是让老百姓真正不怕生病、生得起病的关键。

④医保的现有储量和增量,都距离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差距甚远。而现有经济形势,也无力补足这个差距。所以,未来还得把这个池子做大。

最后我想说,此轮改革,还有一个慢慢落地的过程,后续的动作还在跟进,真正的考验,其实在各地推行的具体举措。

这一场改革,老百姓已经给出了考卷,能不能答好,交给各地、交给时间!

​​​​​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邓纯东委员提出了关于解决医疗卫生系统过度市场化问题的提案建议,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839号(医疗卫生类473号)提案答复的函》,对此进行了答复。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深化医改牢牢把握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医院管理方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鼓励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药品购销方面,以国家组织“带量采购”破解“带金销售”,事先明确中选药品采购量,中选企业不用向医院公关,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挤压了“带金销售”空间。

关于医院内部人员激励和管理方面,2021年,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不同岗位差异。各地积极探索,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实行全员目标薪酬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打破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

关于将工作态度等纳入对医护人员的评价制度方面,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采取多项举措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改进服务。

一方面,通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搭建全国满意度管理平台,患者可通过张贴在医院的二维码对医院服务进行评分,并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将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

另一方面,加强行风建设,发布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明确要求职称评价更加注重医德医风。

关于药品购销环节和民营私立医院管理方面,2018年至今,国家先后组织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完善集中招标采购流程,234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3%,同时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冠脉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关节平均降幅82%。针对抗癌药等专利独家药品,采取价格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形式降低价格。

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促进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2020年起,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等。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价格谈判,降低虚高价格,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推动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短缺药品开展国家组织定点生产。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推动民营医院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

同时,将继续督促各地落实改善医疗服务、人才评价、行风建设等政策要求,加快形成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刘军

 

 

县域不仅是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项继权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是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全域要素资源在物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并在发展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全国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性和实践性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水平不断提高。不过,迄今为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年鉴,城乡基尼系数为0.468,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的差距上。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1713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58:1。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于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在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县域具有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郡县治,天下安”。当前我国的县依然是组织功能比较完善的一级地方政府,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是县域的主体。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1472个县和394个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全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县域不仅是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不仅是区域城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县域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

 

城乡发展失衡及居民收入的差距虽然与城乡工商业与农业不同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的比较效益差别相关,但是,实践表明,我国长期形成且迄今没有完全消除的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和政策也是制约并造成城乡发展失衡的制度性障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推进城乡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要素的城乡流动,但是总体来看,重城轻乡的财政投入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村公共服务及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一些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严重阻碍城乡人口、资源自由流动和社会融合,农村各种资源依然单向城市聚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足,这一切严重制约县域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或“均贫富”,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以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以共享的社会财富和成果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没有城乡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发展,就无法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生产要素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所必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高效利用是高效率高质量物质文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化体制和政策造成要素配置城乡分割、价格扭曲、流通不畅、供需错位、效率不高。县域作为城乡结合地,城乡二元化体制和政策影响与城乡失衡的矛盾更加集中和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将破除城乡二元化体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作为改革和城乡发展的重点。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强调深化改革,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和完善教育、医疗、社保以及户籍制度等,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些政策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迄今县域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的市场流动仍有诸多障碍和限制,特别是经营性建设用地仍难以自由流转、平等入市;宅基地的流转限于本村范围,城市市民不得购买;集体股份实行集体内部静态管理、封闭运行;进城农民仍难以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市民下乡和资本下乡仍存在诸多阻力。由此造成城乡土地低效甚至无效利用,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城乡之间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难以充分流动、合理配置,也难以充分实现与有效保障农民和集体的财产性权利,使其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正因如此,如何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和不合理的政策,让城乡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也成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必须切实解决的制度性和基础性的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0年5月11日),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调“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是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也是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是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全域要素资源在物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并在发展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各县必须立足本县实际,坚决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和完善全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高效合理配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全域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现有的调查看来,当前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县域共同富裕,必须抓紧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构建全域“多规合一”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立足本县区位条件地域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流向及上位规划的要求,确定全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城镇村居及社会管理等进行科学规划、“多规合一”,制订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全域规划。严格规范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引导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区域资源产业优势、激发经济和社会活力,提升全要素效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全域广覆盖、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村人口向城镇和新型社区转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和人口流动趋势,合理规划布局城镇乡村人居体系和基层组织与治理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组织管理的一体化,提升组织与治理能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土地流转奠定基础。要素的市场交易并不是单纯的物品市场交换,其实质是资源要素的产权权能的交易或要素产权及其权能的市场化。正因如此,明晰产权是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2020年我国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工作。到2020年4月,全国基本完成299.2万个拥有农村集体经营性、非经营性和资源性资产的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但是,不少县域的集体产权改革并不平衡,有的县域的产权改革并没有完全完成,有的县域仍存在集体和农民的土地和资产产权主体和边界不明晰的情况,阻碍了土地和资源的市场化交易。因此,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农村土地、资产等要素流动的首要工作。

 

第三,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有序流动,高效利用。健康完善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求要素产权明晰、保护严格,也要求要素自由流动、市场配置,或者说不仅要“确权”还要能“流动”。这也是党中央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性、战略性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但是迄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依然面临诸多的障碍,难以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此必须构建全域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此外,积极探索通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等方式,细化完善县域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协议置换、费用奖惩等措施,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出清;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用地盘活利用,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建设用地的市场流动、集约高效利用。

 

第四,切实消除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性和政策性的障碍,实现县域城乡居民双向自由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工作。2022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包括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重点推动农民工参保扩面、推进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扩面;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等等。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发挥县城在我国城镇化及城乡融合中的关键支撑作用。2021年我国县级单位户籍人口最多的为248万,县城常居人口均不及300万。为此,全国各县城都应坚决取消落户的限制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落户工作生活,并切实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创业和置业的制度障碍,赋予并保证进城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的权益;劳动力的流动并非单向的市民化,也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有志愿回乡生活的城镇人员顺利进入乡村安家落户,开发创业,传播现代技能和文化。城乡居民自由流动不仅减轻大城市新进人口的压力,也有助于新的观念、技术在农村传播,并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进一步破除城乡资本双向流动的观念上和制度上的障碍,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本在合规的前提下进入农业和农村,投资农业,建设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公共财政的投入,但是仅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特别目前各地财政困难,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广泛的需求,迫切需要调动社会资本的参与。城镇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不仅可以为农业农村输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能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且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集中利用土地资源,将资本、土地、劳动力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化经营和规模化种养,较好地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供求不匹配、劳动力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工商资本下乡,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方式。目前有一股强烈的担忧和反对城市资本下乡的思潮,主要认为资本具有逐利性,资本下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甚至导致农地的非农化,损害农业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从全国调查来看,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严格来说,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用途管制及基本良田保护等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有关。因此,在鼓励和支持资本下乡的同时必须制订并严格执行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明确资本投资领域并严格维护基本良田保护的红线。由此可以为资本下乡指明投资的方向并严格惩处违规违法的资本逐利、侵犯农民利益、浪费和破坏良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

 

第六,大力引进新技术进入县域,提升城乡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的技术水平。技术的进步和变革是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镇不仅是工商企业和资本的聚集地,也是现代技术的聚集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大力引进新技术,也必须科学规划,根据本地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专业人才进入县域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县域生产和经营的技术水平。优化农业品种质量,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并推进相关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选育并提供更多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好的农产品新品种,提升种源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力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技术化生产创造条件;大力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企业进入农村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提升和传播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鼓励、支持和吸引农业院校科研究人员和师生及农业技术人员进入本地农村进行农业基地开发、农技推广、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技术水平,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技术农民;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提升城乡技术水平,提升县域生产经营的竞争力,加快全域经济的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技术成果。

 

最后,构建县域信息化平台,为全域要素有序流动提供精准支持。数据是现代社会生产、交易和分配及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关键要素。在县域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中要建立县域信息化平台,尤其是根据县域发展规划及全域土地流动构建土地流动数据库和交易平台,为县域发展和土地流转交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大数据匹配机制,在区域规划、产业层面推动数字城乡落地,建立乡村与企业供需关系精准匹配的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个地区精确到村的土地流转、可开发资源、开发方案、开发条件等“菜单式”信息,基于村情推出产业指南,构建一个庞大的供需关系数据库,形成一个灵敏的市场和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为城乡产业发展、资本投入、城乡管理提供精准的支持。在县域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乡村产业供需平台,推动县域要素的全国市场流动;努力消除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确保不同群体更好共享数字红利;整合完善城乡信息化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机制,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域覆盖,推进“互联网+放管服”,全面推行“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一网办理”集成改革,探索和构建智慧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以数字化改革提升信息化治理效能。

 

结语

 

总之,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着力破除制约城乡区域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双向有序流动、市场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让城乡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起来,从而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在市场化流动中创造财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这项改革任务复杂、艰巨,难以一步到位,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因此,各县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探索改革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不断拓展和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要素市场化和城乡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

 

随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化和构建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未来还需着力构建城乡平等的产权制度,赋予和保障农民和农民集体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自由交换。随着集体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动,还应创新集体股份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推进集体股权的流动,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切实保障农民的财产权,让集体经济走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此外,还需构建适应更加开放流动、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治理体系,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社区基层治理体系。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2022年5下

原文标题 | 要素市场化配置:县域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项继权

新媒体编辑 | 程静静

原文责编 | 周素丽

美编 | 王嘉骐

 

声明:《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融资理财渠道(融资理财 临安)

下一篇:蚂蚁金服概念(蚂蚁金服概念股龙头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