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智慧水利概念(水利概念股2022)

2023-04-05 05:40分类:短线技巧 阅读:

编者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高校专业调整一直备受关注。今年,31个新增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既有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也有深挖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一系列“智能+”“智慧+”交叉专业。天目新闻推出“上新了专业”系列报道,带你走近一个个引领未来的新专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广泛需求,照见时代浪潮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与影响着我们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并与各行业不断交叉融合。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也在渗透、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向。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31个本科新专业,并于今年开始招生。31个新专业中,天目新闻梳理发现,有8个名称包含“智慧”“智能”等信息化元素,占比超1/4,其中就包括智慧水利专业。

白鹤滩水电站 来源:新华网

自古,小小的水利就牵着大大的民生。古时就有“盛世兴水利”一说,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水利工程建设意味着对抗自然、驯服自然,保证来年的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即使到了现代,大的有“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调水调沙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小的诸如城市自来水供应,农村生活饮用水保证等,水利工程的影响无处不在。

如今,水利被冠上智慧,这个专业会发生哪些变化,培养出来的水利人才又将怎么造福社会?近日,天目新闻从新开设智慧水利专业的两所双一流高校了解这一新专业情况,分别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胡笑涛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研究所副所长陈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天目新闻:智慧水利专业与传统的水利专业有何不同,为何要开设这个专业?

胡笑涛:智慧水利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传统水利专业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水利学科深度融合交叉的特点。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融入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特别是水利工程的运维管理、水务管理、流域管理、灌区管理和灌溉智能控制等方面,传统的水利专业人才已经不能胜任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现代水利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水利的革新升级。与工业信息化相比,水利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与专门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滞后不无关系。同时,国家对智慧水利投资日益扩大,智慧水利人才需求巨大。

河海大学

陈波:当前,我国水利已经出现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水利”发展态势。但当前水利行业人才的专业背景和基础较为单一,兼具水利专业基础和信息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智慧水利建设的主要瓶颈。

水利部形成的智慧水利规划体系中,指出智慧水利人才是目前最大短板,要加快创建智慧水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常态化、持续化的智慧水利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出一批既懂水利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等优势学科,增设“人工智能+水利”复合特色专业即智慧水利专业,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发展培养亟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淮河入海水道 来源:水利部网站

天目新闻:在日前召开的水利部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透露,今年以来我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5项,创历史新高。我国目前的水利建设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对“智慧”的需求体现在哪里。

胡笑涛:智慧水利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还是“水利”,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水利”+“信息”,而是信息技术与水利专业的深度融合,并且涵盖了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三个水利专业的信息化提升内容,是现代信息发展的一个交叉学科。

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三项水利重点目标任务,分别为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30项、6项新建大型灌区全部开工、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000亿元。具体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江西大坳、梅江,广西大藤峡、龙云,海南牛路岭,安徽怀洪新河等6项大型灌区全部开工,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45.5万亩。

这些工程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型水网和灌区建设,以及现有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升级改造等,都离不开智慧水利的建设内容。

天目新闻:智慧水利专业今年首批招生,学校招生情况如何,主要开设哪些课程?

胡笑涛:智慧水利作为我校今年在全国首次招生的专业,2022级智慧水利专业在全国22个省(区、市)计划招生62人,录取62人,其中陕西12人、河南6人、山东4人、河北3人,其他各2人。录取最高分631分(浙江),最低分490分(新疆)。

核心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数字测量学、电工电子学、大学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水利遥感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自动控制原理。

陈波:学生不仅要学习水资源、水工程、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更要接受水利-信息融合技术和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水利信息智慧感知、水利信息网络搭建与维护、水利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应用等智慧水利核心技能,在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设计、工程施工、安全监控、调度等方向进行智慧水利技术的实际应用。

主干学科为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天目新闻:从现实问题来看,例如今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干旱,智慧水利能发挥哪些作用?在社会生活方面,智慧水利有哪些应用?

胡笑涛:智慧水利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有“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模型与智慧预报”“水灾害智能识别与防治”“数字孪生流域”和“智慧水网工程”等课程,通过学习,可实现对区域水旱灾害的识别、预测预报,智能决策,通过对大坝、水闸和泵站等水利工程对大江大河等自然水网和人工水网的智能联调联控,实现水资源在流域尺度的优化调度,做到对水旱灾害的应对。长江流域的干旱,智慧水利将基于“数字孪生流域”的动态仿真、融合实时水旱等灾害的遥感识别信息、动态模拟、过程决策,以及与物理场景映射的智能调控于一体的数字孪生优化技术,将实现旱情实时预警和水资源高效配置的“四预”功能。

在社会生活方面,通过智慧水网中的城市水网工程,可实现对城市用水的智慧化调度和管理,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提高人民获得感,服务国家水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

陈波:智慧水利培养的是新型信息化复合型创新人才,能在水利、水务、能源等行业从事智慧水利设计、管理、系统开发维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充分融合水利工程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与优化配置、水工程建设与运维中的信息智能感知、数据资源管理、数字模型构建、网络平台研发与智能应用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天目新闻:智慧水利的发展前景怎样,包括专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职业前途等?

胡笑涛:智慧水利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水利行业和企业均在进行信息化转型,新型智慧水利企业不断涌现,用人需求巨大,包括:各大区域及省市级设计院、流域委员会、智慧水利工程公司、智慧节水灌溉企业、灌区管理局、智慧水利信息化公司、各厅局级水利管理单位,智慧水利教学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过学院前期对涉及智慧水利专业就业的全国三十几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对智慧水利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同时,他们也希望加入对智慧水利专业的建设当中来,实现智慧水利人才的校企协同育人。

陈波:2020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启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计划用2年时间,开展实施36项先行先试任务。同时,华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通信、信息化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与水利行业合作,共同开展智慧水利相关工程建设,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级。随着智慧水利建设的快速推进,相关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需求呈现井喷态势。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决策部署,加强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近日,水利部制定印发《2022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强调,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在指导做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的同时,根据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着重加强用水量统计与分析、水资源监管、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重点业务应用,强化算据、算法、算力,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点》围绕“强化业务应用”、“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个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在强化业务应用方面,开展用水量统计与分析、取用水监管、河湖生态流量监管、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落实、取水许可证照管理、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河湖生态补水效果评估、水污染事件应对等方面业务应用。在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以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为牵引,组织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加强取水监测计量和用水统计调查管理,整合完善水资源管理相关系统平台,搭建水资源管控“一张图”,推进数据信息共享与应用,强化数据和系统安全等方面重点任务建设。

 

2022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22年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大力推动智慧水利建设的部署,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在指导做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的同时,根据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着重加强用水量统计与分析、水资源监管、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重点业务应用,强化算据、算法、算力,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业务应用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重点加强用水总量统计与分析、取用水监管、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水量分配方案落实、取水许可证照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通报、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水污染事件应对等方面业务应用。

 

1.用水量统计与分析。利用用水统计直报系统,按季度统计大中型灌区、重点公共供水企业、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等取用水户用水量数据;按年度统计小型灌区、非重点公共供水企业、非重点工业企业、非重点服务业、河湖补水工程等用水量,汇总形成年度用水总量数据;按流域、区域、水源等进行季度、年度用水量情况分析。

 

2.支撑取用水监管。一是利用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用水统计直报系统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定期排查重点监控取水单位、直报取用户等取水量超许可水量等违法取水疑似问题线索,反馈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复核和认定,督促问题整改,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二是利用水利“一张图”中水资源管理相关数据、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等,开展流域、区域超取水总量指标分析,对超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

 

3.支撑河湖生态流量监管。利用水利部水雨情系统、全国省界断面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等,及时掌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实时监测和整编监测数据。根据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确定的预警阈值,及时预警响应,采取会商、约谈、通报等方式,落实水量调度和河道外取水管控措施。组织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年度考核评价。

 

4.支撑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落实监管。利用全国省界断面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全面掌握跨省江河流域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整编监测数据,结合年度水量分配方案或调度计划定期分析跨省江河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达标情况。开展跨省江河流域省界和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年度考核评价。

 

5.取水许可证照管理。利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分流域、区域、行业、水源等不同类型,汇总统计取水权人、许可水量、取水地点、取水用途等取水许可信息,分析流域、区域取水许可量变化情况。定期排查取水许可证到期延续、过期、注销等证照信息,及时反馈取水户和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数据治理,切实提高证照数据质量。

 

6.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利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信息系统,按季度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各市(地)浅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埋深)及变幅情况。对超采区各市(地)地下水水位变幅进行排名,并将结果印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的地市,采用点名、会商、约谈和检查考核等方式予以督促。

 

7.支撑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效果评估。根据补水河湖地表水水量水位、地下水水位等监测数据,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补水量与补水过程、地表水水质变化、河道入渗情况、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水质变化、水生态变化、社会影响等进行全面评估。

 

8.支撑应对水污染事件。利用全国水利“一张图”河流水系、水库、水电站、水源取水口等信息,开展重大水污染事件影响范围分析,推演污染团或污染物质迁移变化情况,对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备用水源地、各类水源取水口进行监测预警,开展水库、闸坝调度和取用水管控,增强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以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为牵引,制定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取水监测计量和用水统计调查管理,推进取用水管理相关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搭建水资源管控“一张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9.编制“十四五”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对标中央要求和水利部“三定”规定,全面梳理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业务“四预”需求、系统功能应用需求等,厘清工作思路,制定《“十四五”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

 

10.推进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落实水利部关于强化取水监测计量的意见,强化取水户取水计量设施安装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工业、生活和服务业取水计量全覆盖。整合取水户水量在线监控设施和在线计量设施,确定符合计量标准的一个在线计量设施作为法定水量计量依据,实现取用水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共享互认。2022年底前,推动工业、生活、服务业等规模以上取水户和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实现在线计量。加强取水在线计量设施运行管理,提高数据到报率和准确率。

 

11.切实提高用水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出台《用水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办法》,规范名录库管理。充分利用行政登记等资料及时更新维护名录库。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制度,严格落实基层水利部门对源头统计数据的审核责任。建立常态化统计执法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严厉查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率和数据准确率。开展用水统计调查制度修订。

 

12.推进取用水管理相关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层级取水许可审批、电子证照、取用水监管、用水统计直报等取用水管理相关业务系统,搭建取用水管理平台,推进管理事项“一网通办”,监管数据统一归集和信息共享,加快实现“一网统管”、数据监管和智慧监管。

 

13.搭建水资源管控“一张图”。基于“水利一张图”,将全面采集水资源调查评价、取用水管控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取水许可(含取水口核查登记)、遥感监测等各类基础数据,建成水资源管控“一张图”基础数据库,搭建综合信息平台,形成综合电子地图操作、监管综合信息应用等功能,全面支撑取用水动态监管。

 

14.探索农业灌溉遥感卫片取用水监管。利用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获取实际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取水工程等信息,组织开展农业灌溉遥感卫片图斑复核认定,加强农业取用水监管,开展农业用水统计调查,提升农业用水统计完整性和准确性。建立遥感卫片农业取用水监管机制,支撑取用水监管能力提升。

 

15.推动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与应用。深化与国家统计主管部门合作,推进用水统计调查数据共享。加强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电力大数据在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大数据监管等领域合作。

 

16.强化数据和系统安全。严格规范数据采集和安全防护,强化电子证照、用水统计、监测计量等数据安全管理。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安全建设和检查,切实保障水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来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9日,三峡水利(600116.SH)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储能业务的盈利模式上,公司目前主要依托市场化售电获取的用户资源,择优开展用户侧储能,与市场化售电业务相互协同。用户侧储能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峰谷价差套利以及参与需求侧响应等。至于锰矿业务方面,公司拥有锰矿开采、电解锰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电解锰产品主要销售给钢铁等行业客户。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电量1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自发水电量19.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4.5%;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5亿元,同比增长15.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减少44.77%。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电解锰市场价格和销量同比下降,使该板块利润同比减少;二是受天气影响,自发水电同比大幅下降,电力利润同比减少;三是二级市场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对于大股东是否会继续增持股份计划,公司表示截至2022年9月20日,控股股东长江电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0155314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

关于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1000亿千瓦时的售电目标差距较大,公司指出,按照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公司销售电量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其中市场化售电量超800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公司市场化售电业务板块以“自营+分销”为主要经营模式,一方面通过自有售电资质自主进行市场化售电服务;另一方面与有资源、有技术优势的售电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如参股广东新巨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全力开拓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售电市场,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售电服务。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邮证券 丁士涛 刘依然)

1 公司概况:全球清洁能源建设龙头

1.1 定位世界一流企业,全产业链优势显著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是原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 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组而成的综合性特大型央企。

公司业务遍及全球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和环境建设的领军企业。公司在工程领域提供投融 资、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装备制造、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公司居 2022 年《财富》 世界 500 强第 100 位,连续十年排名上升。

在全球电力建设行业中,公司业绩始终位居首位。

公司现有工程院士 1 人,国家级研发机构 9 个,省部级研发平台 116 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112 项,拥有授权专利 283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3569 项;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荣誉奖项 260 个,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55 个,鲁班奖 62 个,国家优质工程奖 143 个。公司聚焦“水、 能、砂、城、数”五大领域,集“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建集团,持股比例 51.82%,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公司借 助电建集团协同优势,加大优质资产注入力度,持续完善投资运营体系,以能源电力、水资源 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以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为核心主业,积极构建新能源和抽水蓄 能业务布局。

1.2 经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稳定

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优异。2021 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 4489.80 亿元、YOY+11.7%, 2015-2021 年 CAGR 为+13.4%,复合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 2022 年 Q3 公司营业收入为 3971 亿元,YOY+2.6%。

公司利润水平保持稳健增长,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86 亿元、YOY+8.1%, 2015-2021 年 CAGR 为+8.7%。截至 2022 年 Q3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86 亿元,YOY+18.7%。

工程承包贡献核心收入,电力投资运营盈利能力强。

公司核心业务为工程承包及勘察设 计,2021 年工程业务收入占比 83.2%、利润占比 69.3%。

房地产业务曾是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 源,2021 年该板块收入占比 6.59%、利润占比 5.90%。

为了聚焦主业,公司在 2022 年完成房 地产业务的剥离及集团电网辅业资产的置入,地产业务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电力投资运营 是公司第三大收入来源,2021 年该板块收入占比 4.54%,由于该板块利润率高,其毛利占比 14.1%,远高于收入占比。

费用控制稳定,盈利水平波动较小。

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平稳,截至 2022 年前三季 度,公司期间费率为 7.4%,较 2015 年下降 0.8%。2015-2021 年公司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13%以 上,2022 年前三季度下降至 11.7%,主要因为工程承包业务成本增加。

由于公司工程承包业务 涉及建筑、水利水电等多个行业,盈利水平受不同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受益于公司对产业链 的协调能力,以及降本成果不断凸显,公司净利率稳定在 3%左右。

经营性现金流稳健,资产负债率持续改善。

2015-2021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流入状 态,2021 年达到 156.24 亿元。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因回款周期拉长、加快供应商支付款 项等原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降至-179.29 亿元,预计第四季度资金陆续回笼后现金流情况将 得到恢复。

2015-2018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 80%,2019 年以来国资委管控政策日趋严格,公 司内部不断加强对工程业务举债以及大规模投资的审查力度,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

同时新能 源业务的拓展也有利于公司负债结构的改善,截至 2021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75.1%,较 2015 年下降 7.7 个百分点。

在手订单充裕,投资力度稳定。

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存量订单总金额高达 1.46 万亿元, YOY+32.44%,其中:当年新签合同金额 7803 亿元,完成签约计划的 104.6%。

公司持续加快新 能源业务扩张,根据最新公告披露,2022 年公司新签合同突破万亿大关至 1.01 万亿元,其中: 能源电力合同 4529.43 亿元,占签约总额 44.88%。2021 年投资总额为 1441 亿元,计划投资完 成率仅为 79%。

为确保实现 2022 年发展目标,公司严格管控大项投资并调整投资结构,2022 年计划投资缩减至 1308 亿元,其中能源电力板块占比占比 40%。

1.3 募资 150 亿支持抽水蓄能、海上风电业务发展

2023 年 1 月 17 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募集资金总额为 133.96 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 133.32 亿元,发行价格为 6.44 元/股,发行股票数量 20.8 亿 股。

募集资金用于精品工程承包类项目、战略发展领域投资运营类项目、海上风电勘察和施工 业务装备采购类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本次定增能够为公司工程施工和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有望扩大公司控股并网装机 规模,加强公司海上风电领域和海洋工程勘察综合作业能力,通过装备优势带动海上工程业务 发展,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1.4 剥离房地产开发板块,置换优质电网辅业资产

地产业务盈利收窄,拖累业绩增长。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电建地产开展房地产业务,2020 年电建地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1%,导致当年公司地产板块营收同比下降 6%。

自 2019 年起公 司地产业务盈利水平持续下降,2021 年地产业务毛利为 34.7 亿元,同比下降 16.2%,且地产 毛利占比持续下跌,2018-2021 年由 10.3%降至 5.9%。从业务定位看,地产业务与公司核心主 业无显著协同效应。

剥离地产板块,置入优质电网辅业资产。

2022 年 1 月公司发布公告,为妥善解决同业竞 争问题,公司将所持房地产板块资产与控股股东电建集团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进行 置换,置入资产为电建集团持有的 18 家电网辅业相关企业股权,置出资产为公司持有的 3 家 房地产公司股权。置出资产合计 247.2 亿元,置入资产合计 246.5 亿元,其中差额的 0.65 亿 元由电建集团以现金方式向公司支付。

2022 年 6 月 9 日公司发布公告,以 49.42 亿元向控股 股东及其下属子公司出售剩余房地产资产,完成交易后公司完全剥离房地产业务。

2 新能源建设提速,业务增长注入动力

2.1 国内电力投资规模大,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升

全社会用电需求提升,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2016-2022 年,全社会用电量由 5.9 万亿 kWh 增加至 8.6 万亿 kWh,CAGR 为 6.5%,2022 年同比增速为 3.9%;2016-2022 年,全社会发电量 由 6.0 万亿 kWh 增长至 8.4 万亿 kWh,CAGR 为 5.6%,2022 年同比增速为 2.2%。总体上,我国 电力需求和供应均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

结合中国政府网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数据分析,预计到 2025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至9.5万亿 kWh,发电量将增长至 9.4 万亿 kWh, 新能源发电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分别增至 1.0/3.3 万亿 kWh。

与 2022 年相比,新能源发 电量占比从 10.6%增至 11.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 26.7%增至 35%。

我国电力建设投资有望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额由 8839 亿元 增长至 9943 亿元,期间 CAGR 为+3.0%。

进入“十四五”阶段后依旧保持较高增速,2022 年投 资额已增至 12220 亿元。其中电源工程投资增速较快,2016-2022 年由 3408 亿元增长至 7208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13.3%,占比由 38.6%上升至 59.0%;电网投资额整体较为稳定,近年 投资额均保持在 5000 亿元水平。在 2022 年电源工程投资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 发电分别占比 12%/13%/9%/27%/39%,新能源投资占比 66%。

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规划,预 计“十四五”期间两家公司电网计划投资额约 3 万亿元,高于“十三五”和“十二五”期间国 内的 2.57 万亿元和 2 万亿元投资额。随着国内电力系统更新迭代,“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建 设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发电装机总量持续看涨,风光能源抢占空间。

随着国内电力工程投资持续上涨,我国发电 装机容量不断扩充,2016-2022 年由 16.5 亿 KW 增加至 25.6 亿 KW,CAGR 为+7.6%,自 2017 年 每年新增容量均在 1 万 KW 以上。

其中新能源发电增速明显,2017-2022 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 由 2.9 亿 KW 增长至 7.6 亿 KW,CAGR 为+20.9%。2022 年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高达 3.9 亿 KW, 近五年 CAGR 高达+23.9%,连续八年居全球首位。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2022 年国 内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升至 29.6%,较 2017 年上升 13.1%,未来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2.2 双碳政策充分赋能,风光发电迎来春天

我国秉承低碳环保理念,对碳减排提出一系列可实施目标。当前全球碳排放量中,电力行 业占比超过 40%,位居各行业首位,国家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要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

2021 年国务院印发《2030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 2030 年国内单位 GDP 碳排量较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达 12 亿 KW 以上。

按 此测算,2022-2030 年风光装机的复合增速 6%。《意见》和《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非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到 2060 年占比提升到 8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 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

九大风光基地稳步推进,30 省市近 9 亿 KW 装机规模可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国内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 基地,共囊括 12 个省份,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均为基地重点发力项目,截至 2020 年九大基地 已经建成 1.61 亿 KW 的光伏、风电装机规模。

同时,为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国内 30 省 市先后发布“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目标,计划到 2025 年共新增 8.74 亿 KW。

作为新 型清洁能源代表,未来国内风电、光伏项目投资力度可期。

2.3 工程+运营双管齐下,打造新能源建设领军企业

公司大力发展能源电力工程承包业务。

公司拥有完整的风电、光伏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 施工及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承担了我国 65%以上的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 在新能源建设领域具备强大竞争力。2022年公司新签能源电力工程合同4529亿元,YOY+88.7%, 占公司新签合同的 44.9%。

参考 2021 年数据,风电、光伏发电业务合同分别为 865.2/379.8 亿 元,新能源订单占比 51.9%。随着国内新能源建设进程加速,新能源工程有望为公司工程业务 打造新增长点。

立足电力工程承包,向电力投资和运营业务延伸,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目前公司控 股的在运营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可观,2021 年公司控股并网装机规模达 1738 万 KW,YOY+7.7%, 2017-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8.8%。

从装机结构角度出发,水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2021 年占比分别为 37%/36%。其次为火电和光伏发电,占比分别为 18%/9%。

随着公司对电力投资运 营板块加码,风光发电装机规模不断上升,2017-2021 年由 491 万 KW 上升至 773 万 KW,装机 占比由 39.5%上升至 44.5%。

积极响应“十四五”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转型。为配合国家“十四五”新能源建设 目标,公司发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投资业务指导意见》,对下属 28 家子企业分解下达的新能源开发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每年投产 1000 万 KW。

若下属子公 司如期完成目标,预计公司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将于 2025 年增至 5650 万 KW。按此测算,2022- 2025 年公司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复合增速 64%。

电力投资运营业务盈利能力强,有望随规模扩张拉升公司利润水平。

公司电力投资运营业 务毛利率历年均在 40%以上,为各业务板块最高。2021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 58.14%, 高于传统火电和水电 31.3%的毛利率。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的提升,未来公司电力投资与运营 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3 国内储能需求增高,抽水蓄能迎来发展期

3.1 中长期规划落地,抽水蓄能前景广阔

我国抽水蓄能发展迅速,装机规模领先海外。

截至 2021 年,国内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 3640 万 KW,YOY+15.5%,2015-2021 期间 CAGR 为+8.1%,总装机规模增长迅速。

相较其他国家,中 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位于全球首位,市场空间广阔。

国内抽水蓄能市场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抽水蓄能已经成为我国储能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截至 2020 年,抽水蓄能占国内储能行业 89.3%,远高于其他储能方式。

但在电力系统中, 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仅占 1.5%,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多项推进政策密集发布,抽水蓄能迎来发展期。

“十四五”以来,国家政府机构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推动抽水蓄能行业的发展。

国务院在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抽水蓄能 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2021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 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提出要完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的机制,更好发挥相关设施调节作用;同时也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 表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目标,加大力度推动抽水蓄能 和新型储能加快发展。

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落地,发展路径变清晰。

在 2021 年 9 月,国家出台《抽水蓄能中长 期规划(2021-2035)》中,明确了抽水蓄能的发展方向、计划及任务目标。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 6200 万 KW 以上;到 2030 年,投产总规模 1.2 亿 KW 左右,省级电网 基本具备 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促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等相关政 策,并明确“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的具体目标。

其中山西省“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总装机 910 万 KW,8 个抽水蓄能电站;浙江省到“十四五”末,抽水蓄能累计装机 798 万 KW;福建省规划到 2025 年,全省抽水蓄能装机规模 500 万 KW,占总装机规模的 5.9%;安徽省规划到 2025 年, 全省累计建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 468 万 KW。

3.2 国内抽水储能龙头,行业技术领先

公司在国内抽水储能建设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国内最早参与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研究应 用的单位,参与了国内 90%以上抽蓄电站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自上世纪 60 年代设计建成 国内首座抽水蓄能电站,现已掌握抽水蓄能规划设计、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一整套抽 水蓄能电站勘测设计的核心技术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抽水储能技术标准。在“十四五”重点实 施项目中,中国电建承担了 85%以上的项目勘测设计工作。

牵头编制了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设 计规范》《抽水蓄能电站水能规划设计规范》《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在内的一系列 行业标准。

目前公司已承建 27 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容量超 3480 万 KW。

受益国内政策东风,抽水蓄能业务有望扩张。

公司旗下七大设计研究院具备丰富的项目经 验,曾主导过国内外多项大型项目,且在国内抽水蓄能市占率高达 90%,竞争优势明显。

“十 四五”期间有望受益国家政策,抽水蓄能业务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2021 年公司新签抽水蓄 能电站业务合同金额 202.4 亿元,同比增长 342.9%。

2022 年公司中标了蒙古乌兰巴托抽水蓄 能电站项目土建、金属结构制安及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项目、柬埔寨上达岱水电站项目等。

4 水利投资增长可期,借力优势有望扩张

4.1 政策利好频发,投资创历史新高

水利建设加速落地,投资创历史新高。2022 年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 10893 亿元,较 2021 年增长 44%,投资完成额创历史新高,且连续四年投资完成额均高于 7000 亿元。

在推进项目 开工方面,2022 年全年开工 47 项,投资规模 4577 亿元,总投资超 100 亿元的有 13 个项目。

国家重视水利工程、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业务,公司水资源环境业务的发展空间预计将迎 来持续增长。

水利建设政策频出,有望带动公司订单高增。

水利建设是我国“两新一重”建设目标的重 要组成部分, 2023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未来将以流域为单元,加快完善工程布局并补 齐防御短板,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开工一批已 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灌区建设 和改造等工程,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水利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提升我国水利技术 标准国际影响力。

公司是水利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能力和施工经验,在 政策的驱动下,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订单增速有望提升。

4.2 水利勘测技术优越,全球行业地位领先

公司是水利水电行业龙头,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一体化能力和业务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承 担国内 80%以上大中型水电站的规划设计任务。

公司在全球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高达 50%,已承接国内 65%以上大中型水电站建设任务,曾参与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南水北调工 程、黄河小浪底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电站项目。

公司积极响应“走出去” 战略,国际经营经验丰富,在海外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已承揽了超过 70 个海外的大型电力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如厄瓜多尔最大的装机容量 150 万 KW 科卡可多-辛克雷水电站、 老挝最大的装机容量 480 兆瓦南俄 3 水电站、屡获赞誉的加纳布维水电站。

公司规划设计实力突出,是中国水利水电和新能源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 承担了我国 80%以上河流及水电站的规划设计任务和 65%以上的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 规划设计任务。

同时承担了水电建设工程规划、勘测、施工、安全监测等一整套行业规范的编 制,以及新能源开发的勘测、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标准的编制工作。公司参与勘察设计的多个水 电和新能源项目代表着世界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

公司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各环节都具备相关优势,近年来公司水利水电工程承包收入稳 定在 700 亿元左右,2021 年收入为 773 亿元,YOY+17.3%。

2017 年以来新签国内外水利水电合 同金额持续走高,2021 年已增至 3104 亿元,期间 CAGR 为+19.2%,整体保持较高增速,支撑 水利水电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834.13/5405.47/6095.35 亿元, YOY+7.67%/+11.82%/+12.76%,毛利率分别为 13.69% /14.33%/15.26%:

1)工程施工承包:工程施工承包业务预计保持稳健增长,预计 22-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289.36/4718.30/5190.13 亿元,YOY+15%/+10%/+10%;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相对稳定,预计 22-24 年毛利率为 11%/11%/11%。

2)电力投资运营:考虑到公司“十四五”期间将加新能源装机容量、加大电力投资运营 板块投资力度, 营业收入将与装机规模同步增长。

预 计 22-24 年 营业收入为 266.86/377.46/529.78 亿元,YOY+31%/+41%/+40%;随着利润率高的风光装机的增加,毛利率 有望回升,预计 22-24 年毛利率为 41.87%/43.63%/45.78%。

3)其他:包含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原房地产开发业务(资产置换后已不产生收入)和 其他业务。预计 22-24 年骨料业务营收为 32.20/62.02/125.74 亿元,毛利率为 57%/50%/45%。

5.2 估值

预 计 22-24 年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02.40/135.08/179.89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18.62%/31.92%/33.18%,对应 EPS 为 0.59/0.78/1.04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2.8/9.7/7.3 倍。考虑到公司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绿电运营业务增长潜力。

6 风险提示

国内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相关政策及规划落实不及预期,或将影响公司在手新能源 订单落地节奏。

新能源装机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规划“十四五”新能源装机若进展不及预期,或将影响电 力运营板块收入增速。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建筑工程业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较大。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股票002172前景(股票行情)

下一篇:股票601199同花顺(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