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电信行业重组(产业重组是什么意思)

2023-04-07 23:35分类:K线图 阅读: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钱瑜 濮振宇)12月9日,有消息称,中国电信总部最大部门之一的网络运维部将分拆重组。据了解,中国电信此举是“央企总部改革”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电信已成立相关工作组进行整体规划和落实。针对此消息,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根据相关消息,中国电信总部的网络运维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原来合署办公,即两个牌子一套人马,下辖处级单位多达12个,包括综合管理处、业务网络维护管理处、数据网络维护管理处等。其他部门领导多为一正一副,而该部门领导有一正三副,包括部门总经理李红斌、部门副总经理谌刚、张强、林睿。经过此次改革后,网络运维部中涉及网络安全的人员将划转至新成立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部,而网络运维部中涉及网络运维的人员则会与企业信息化事业部合并,相当于网络运维部一分为二。

事实上,包括中国电信在内,不少央企的前身都是国家机关,经历不断的改革后才转变为国有企业。资料显示,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电信移动通讯邮电总局,1995年后逐步实行政企分开。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中国电信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今年9月,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中国的电信业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来的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走向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率先上市融资,谋求突破。虽然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改革将会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进步,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10月底,为了解决央企存在的“总部机关化”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项整改工作视频会议,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强调,要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职能,切实解决总部错位越位、管得过多过细等问题;调整优化机构,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转变工作方式,切实解决管理链条长、横向协同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会多、文多、检查多,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健全长效机制,抓好持续推动,从根本上推动“总部机关化”问题的解决。

财经作家、国资国企改革研究者吴刚梁认为:“央企总部的改革,应着力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优化组织体系,明确总部与各级经营单位的职能及权利边界。当前各级子企业的决策过多地集中于总部,而总部人手少,远离市场一线,不可能代替经营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在国资委对集团公司授权之后,这些授权放权不能只停留在集团总部,而是要‘层层松绑’,直到把授权放权落实到各级子企业,最终实现‘谁经营、谁决策’。”

 

C114讯 7月18日消息(特约作者 张运来)央企合并重组虽然吸引眼球但是已经越来越被大家顺其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官方统计结果显示,截至党的十八大前夕,央企数量已从196家减少到116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了20组涉及38家央企的重组工作。截至2018年底,国资委出资央企数量为96家。

有媒体统计数据显示,央企的重组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时断时续、加速推进都是其中的常态。

一、合并重组大戏连连,戏码吸引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7月8日有官方媒体报道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旗下八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虽然上述巨无霸合并重组的消息早已满天飞,但是真正“落听”的时候,还是吸引各种目光和各路人士的深入分析点评。央企巨无霸合并重组的前提中自然包括主业高度重合或者具有高度上下游属性。

正如官方通报所称,央企合并重组的目标是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二、通信行业合并重组,早已有企业试水

如果把央企巨无霸合并重组概念和理由延伸到通信行业自然会让人浮想联翩。实际上,通信行业的合并重组在已于去年开始。在5G大戏上演之前,央企中从事通信产业的两家国企走到了一起。

一年前的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告:同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信科研院”)实施联合重组。

此次重组将新设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科集团”),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将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研院整体无偿划入新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官方对重组合并的后的中国信科明确了大体的定位,即将围绕5G技术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融合,加快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扛起我国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引领发展的战略大旗,努力成为中央企业中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国际一流公司。

三、电信联通合并,各种消息早已满天飞

2015年8月,因王晓初董事长从中国电信调任中国联通,结合当时央企合并大势,曾经有行业内外的不少人士都推测,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或将合并,至少也是两者合并的先兆。因为传闻的可行性如此之后,各方都进行了辟谣。而且类似的消息仍然时不时地出现,以至于成为财报沟通会上的辟谣常客。

2018年12月,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5G中低频段许可。电信和联通因为频率相近,各种合并传闻再次响起。甚至有消息称,即便不合并,两者合建5G网络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毕竟频谱资源是移动通信发展的核心资源,频谱规划是产业的起点,决定产业发展格局。

各种辟谣和时间的验证之后,电信与联通的合并虽然时刻被人提起,但是终究没有成行。大家之所以乐谈电信与联通的合并,其中的两个常被提起的理由包括:第一主营业务全面重合,第二业绩无法与中国移动抗衡。

四、电信联通如果合并,5G会成为催化器吗

如果考虑到5G网络建设的巨大投资需求,以及两者,特别是中国联通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从更现实的角度看,缺钱已经成为促使两者合并更为可靠的理由。

有行业专家认为,300多亿元可以购买4G基站40万站,同样价钱只能购买5G基站10多万站。通信行业专家张云勇预测5G基站数量约是4G基站数量的1.5倍-2倍,照此推测5G投资大约是4G基站的4倍。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内的四家企业颁发了5G商用牌照。随后中国移动便开始了大手笔操作,连续开出了三个采购大单,涉及预算资金超过400亿元,不但远超其年初的5G资本开支计划,而且更让行业叹为观止。

如果中国移动的加速5G建设的大手笔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那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5G上的大谈理性,甚至畅想诗和远方的做法就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对NSA等5G技术和场景的不信任,还是因为缺钱限制了务实操作,甚至在等待官方的重大宣布?不管真真假假,大家的猜测是符合逻辑的。

五、通信行业的严寒,会成为合并的理由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1-5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通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而四份的通报显示,彼时营业收入同比微增0.1%。一个正增长和一个负增长,虽然数据差异并不大,但是却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对比非常明显地反映了通信行业的真实发展情况。

从2月份开始,通信行业就已经连续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而且这种负增长的情况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们认为提速降费的持续强力推行、携号转网的全面实施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等因素叠加后未来的月度同比负增长的趋势难以扭转。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其中6月份当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而通信工具和通信服务价格却下降较为明显,是为数不多的6月环比、6月同比、上半年同比都在下跌的品类。

正如媒体所言:这个夏天,通信价格最“凉爽”!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的夏日的凉爽,而运营商遭受缺失行业的严寒。随着5G运营商玩家的增加,运营商的业绩已经在大声呼唤减少行业内部无序竞争。这会促进中国电信与联通的合并吗?我们认为作为重组合并的理由还是可以的。

实际上,无论中国电信联通最终合并与否,现在通信行业最需要的是一个良性的有序竞争环境。特别是在5G开赛之后,全球各国都卯足劲加速抢占位次,而国内运营商又担负着争取5G全球领先的重任,亟需凝聚力量。(张运来为C114特约作者)

特别说明:本文纯属理论性分析,仅供大家思考探讨。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到下一步央企重组整合计划时表示,将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

具体而言,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整合“两手都要抓”,专业化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产业化整合不仅要在央企和国企内部,还要向全社会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央企十年累计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1/7

中央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油气供应,60%以上的电力供应,25%以上的煤炭供应,很多企业都是行业龙头。作为市场主体、经济主体,国资央企发展得好不好,既关系到经济发展,也事关民生福祉。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10年来,国资央企发展的质和效都有明显提升,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已经从2012年的31.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底的81万亿元,营业收入从22.3万亿元增长到39.6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累计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

在保障民生方面,面对去年能源电力供应紧张情况,电力央企在煤电价格倒挂、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全负荷发电,累计发电量达到5.1万亿千瓦时;煤炭央企日均产量接近300万吨,同比增长7.6%,执行中长期协议让利超过1900亿元。电网央企全年共组织跨区、跨省支援2300多次,调剂电量接近450亿千瓦时,最大限度保障了电力供应。

去年国际能源价格大涨,作为深度嵌入全球经济的一员,我国CPI涨幅控制在2%,PPI增幅4.1%,价格水平整体温和。对此,张玉卓谈到,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一度上涨10倍以上,我国自产天然气有限,加起来不到2000亿方,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中央企业作为中间环节,以高价买进的天然气要以平价卖出去,才能实现对国内能源价格的平抑,在这方面,中央企业是承担了社会责任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已经完成

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实施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已经完成。具体而言,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更好融合,打造了一批现代新国企。

经过改革,3.8万户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同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得到坚持和完善,全国省级、地市级国资委统一监管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8%、99%。

与此同时,央企重组整合密集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接收13家企业,监管中央企业的数量从116家调整至98家。

重组整合过程中,中央企业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国有企业全面完成“两非”“两资”清退任务,以市场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3067亿元、增值234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过去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营业收入占比超过35%。

通过重组整合,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目前,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各级子企业的比例由2020年底的23.5%、23.2%均提升到目前的99%以上;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达到3.8万人、占比约6.9%;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占具备条件子企业的比例约94.8%。

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进行市场化股权合作

接下来,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谈到下一步计划,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央企重组整合将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

具体来说,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整合“两手都要抓”,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强集约化管理。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要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央企和国企内部,同时还要突破现有领域,向全社会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一、中国产业重组:整合还是分拆

我国的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进行战略性重组,完成产业重组是当前阶段中国 经济的历史性任务。但中国产业重组的方向是整合还是分拆呢?这要依不同行 业的特点来定。

从那些竞争性行业的特点来看,中国产业重组的方向应该是整合。我国竞 争性行业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产业资源分散配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行业内 企业规模小,普遍低起点、低水平,企业间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最终导致产业失效现象突出。汽车、家电、医药、建材、证券、机械装备、电子设备、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普遍表现出这种特点。以医药行业为例,我国制药企 业有6 000多家,年销售量上千万元的企业有310家,上亿元的只有20多家, 还有1 000多家正在亏损中苦苦挣扎。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与世界上的同业巨 头相比,也只能算是一个中小规模企业。面对这种散乱的产业状况,中国产业 重组首要的是整合,只有在完成产业整合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产业升级。

从那些行政垄断性行业的特点来看,我国产业重组的方向首先应该是分 拆,在分拆基础上引发整合。我国的电信、电力、航空等不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搞行政性垄断的。这种行政性垄断体制的后果就是,行业内的企业不是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整合,其前提是存在着市 场竞争主体。没有市场竞争的主体,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整合问题。行政垄断行 业的分拆,就是先作营造市场主体的努力。2002年是入世元年,我国电信、 电力、航空等行业的分拆及其引发的整合是中国入世以来最重大的产业重组行 动。以电力行业为例,中国的国家发电企业分拆为5家相互竞争的发电集团, 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电价走低。在电价走低的大趋势下,各家发电集团为了维 持原来的赢利水平,只能走规模扩张之路,这势必引发各家发电集团对行业内各个独立的、中小型的发电厂商进行并购整合。航空业、电信业也已经表现出这种分拆基础上引发大规模并购整合的现象。

 

二、整合的含义

“整合”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但人们在说整合的时候,往往是 背后隐含着不同的整合概念的。由于整合的概念不一样,所以很难在整合的问 题上完成有效的沟通。我发现,整合有多种含义,当我们在谈论整合的时候, 一定要先明确在哪种含义上谈整合。

从宏观和中观的层面上看,整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现 象或一个过程。政府的产业主管部门、经济学者等,会更多地关注整合在这个 层面上的意义。

从微观上看,整合是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一条可供选择的公司成长路 线。在被当做一种企业战略的时候,整合通常有两种含义:

(1) 整合是指行业性的收购合并,或者表现为大吃小、强吃弱的企业兼 并现象,大企业或强势企业吞并同行业中的较弱企业;或者表现为强强联合式 的同行业中大企业之间的合并。我们不妨把这个意义上的整合叫做产业整合。

(2) 整合是指企业基于价值链竞争要求吸纳或吞吐相应的资源和能力, 整合者通过收购、兼并、合并、合资、战略联盟等方式,将价值链中原来属于 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纳入自己的管辖和控制之中。我们不妨把这个意义上的 整合叫做资源整合。

整合是现代公司扩张和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的一种战略或策略。 与整合战略对应的另一条公司成长路线,是企业自己发育能力和资源,通过自 己新建的方式扩张规模和市场,它不是将对手吞并或纳入自己麾下,而是将对 手挤倒压垮。在现代产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整合战略,越来越多的企 业把整合当做竞争的手段和成长的路径。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在竞争中生存的 企业已经很难真正地远离整合了,你的处境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整合别 人,要么是被别人整合。

除上述两种含义外,整合还经常被用在另一种意义上,即整合是指企业内 部的资源重新配置和管理架构调整,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某某企业在作内部 整合。

作为一种企业战略的资源和能力整合,和君咨询公司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开 发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型和一套系统的整合技术工具,在此不用展开去 讨论。

三、作为一种企业战略的产业整合

通过横向并购的方式,整合散乱的产业,造就产业领袖,然后由行业中的 领袖型企业主导产业秩序,领导产业升级换代,这是现阶段中国产业需要完成 的历史性任务,也是现阶段各行业中有志向企业家的历史性机会。

以美国产业史为鉴,美国现代大工业的崛起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是 从完成产业整合开始的。在20世纪早期阶段,美国的产业结构与今天中国产 业的散乱状况相类似,几百家钢铁厂并存,几百家汽车厂同在,大家都低起 点、低水平、不上规模,缺乏起码的规模经济性,彼此之间恶性竞争,市场秩 序混乱,行业中的厂商谁都感到经营环境恶劣,谁都觉得赢利艰难,产业整体 失效。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危及的是放款给这些企业的金融资本的安全。为 此,当时美国最大的金融企业J.P摩根银行出于保全自己信贷资金安全的需 要,开始出面来推动美国的产业整合。例如,J.P摩根银行利用它的资本杠杆 驱动了近千家钢铁厂商的大联合,最终形成了大型的美国钢铁公司,彻底整饬 了美国钢铁业的秩序,推动美国钢铁企业走向了规模经济。杜兰特则将200多 家中小汽车厂商整合成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并驾齐驱,共同主导着美国 汽车产业的秩序与方向。走是通过这样的产业整合行动,美国才崛起了第一批 现代大工业。 而这场产业整合运动,是在以J.P摩根银行为首的金融资本的主导下才得 节 以启动和完成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了美国产业史上这个著名的说法,即 所谓“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是摩根重组了新大陆”。也就是在这个意义 上,我提出过一个论断,即当前阶段的中国产业状况处在一个“类摩根时 代",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中国摩根”,一个有着类摩根式战略思维的企 业家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产业大家。

由于我国产业普遍存在的散乱差弱现象,行业中的企业大多数都竞争力较 弱。所以,行业中的强势企业选择产业整合战略,通过收购兼并竞争对手迅速 实现规模和市场份额扩张,最终成为行业中的领袖型企业,是完全可行的。如 果放到WTO时代的国际产业竞争背景中去考虑,中国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领 袖型企业的出现。我个人一直认为,在当前阶段,对那些志存高远的中国企业 家来说,更合适的战略选择应该是产业整合战略,而不是所谓的高科技战略。 当然这要视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企业个性而不同。有的行业和企业适合走高科技 战略路线,或者只能走高科技战略路线。

我们注意到,已经有大量企业的战略选择带有明显的产业整合特点,而且 他们在中国做产业整合的手笔很大。例如,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青岛啤酒和燕京 啤酒通过收购兼并各地啤酒企业迅速地进行对中国啤酒行业的整合;民营企业中的德隆集团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在电动工具、汽车零配件、食品制造等行业展开了大手笔的整合行动。中资企业中的华润集团,跨国公司中的美国柯达公司和法国达能集团等都在中国的产业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柯达公司对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整合很值得玩味。直至20世纪90 年代中期,在占领中国市场的问题上,柯达明显地落后于竞争对手日本富士。 为了战胜竞争对手,柯达决心大手笔抢占中国市场。为此,柯达对中国的感光 材料行业进行了三大步骤的整合。第一步,一次性收购中国的六大感光材料厂 商,几乎完成了对中国感光材料产业的全行业兼并,民族品牌仅剩下乐凯胶卷 在低端市场上生存。柯达对中国感光材料的行业性并购,一度震动了全球产业 界。第二步,柯达以巨额资本做铺垫,建立起行业中覆盖面最广的连锁冲印体 系,直插终端、掌控市场。第三步,在研发和制造领域,柯达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专业分工,重新配置资源,将中国的企业纳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这三大战 略步骤的整合,柯达公司迅速逼退了日本富士的竞争强势,拿下了中国将近 50%的市场份额。

四、产业整合战略:陷阱何在

当一个企业选择产业整合战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需要避免麻袋装土豆式的整合,必须在整合的同时跟进资源重新配 置、公司治理优化和管理的系统改进。

(2) 需要重视产业选择,不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适宜推行产业整合战略的。 首先,要看产业门槛高低。产业门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合战略的成 败。公用事业、机场、电信、电力等门槛较高的行业和一些资源不可再生的行 业适宜选择整合战略。门槛太低的行业则不适宜推行整合战略。由于门槛低, 你这边刚刚整合得差不多了,那边重复建设又可能遍地开花,容易出现“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况。其次,要重视行业里的消费分层和目标市 场选择,不宜全线出击、笼而统之地去进行通吃全行业的整合。再次,在产业 选择中要高度重视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应该选择在国际产业 分工中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做强做大。

(3) 企业家需要超越志在建造企业帝国的纯粹扩张冲动,必须重视整合 后的效益和效果,不能仅仅为了吃掉竞争对手而开展意气用事的整合,也不能 为扩张而扩张。

倘若上述问题得不到妥善安排,那么产业整合就很可能演变成陷阱。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北向资金流向实时查询(北向资金流向)

下一篇:资金流向(000752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