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会长炒股会判刑吗,会长炒股微博

2024-04-06 16:02分类:ROC 阅读:

 

撰文 | 刘艺龙

四川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集团”)又一高管落马。

据四川省纪委监委14日消息,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高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高淳,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四川犍为人,在职大专学历,2012年9月任川投集团副董事长。2017年7月被免职。

观海解局注意到, 4年内川投集团4名高管接连落马。在高淳之前,川投集团已有3名高管或被判刑或被调查,高淳与这3名高管均曾一起共事,短则4个月,长则2年。

此前3位高层落马

观海解局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此前落马的三位高层。

第一位是川投集团原副总经理朱兵。朱兵于2016年8月上任,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4个月后,2016年12月,他就落马了。

朱兵出生于1966年1月,四川仁寿人,工学博士。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在四川成都红光电子厂工作,1990年进入四川省水利厅,历练22年,历任调研室科员,水政处副主任科员、副处长,节水办主任、副厅长等职。2012年9月,朱兵任遂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17年12月检方起诉书显示,朱兵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违规为工程承建单位计算赶工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

第二位是川投公司原董事长黄顺福。

黄顺福生于1955年4月,四川安岳人,1973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党校研究生学历。早年在小学任教师,1978年进入四川省计经委系统任职,1991年11月进入四川省工业厅,先后任副厅长、雅安地委副书记、轻工总会副会长、会长、党组书记。随后黄顺福前往四川省交通厅任常务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2001年12月黄顺福担任南充市委书记,4年后履新川投集团董事长。

2014年12月28日,黄顺福被调查。

就在朱兵上任前的3个月,2016年5月黄顺福涉嫌受贿、内幕交易犯罪被检方提起公诉。

第三位是川投集团原副董事长赵德胜。

在黄顺福被查前4个月,2014年8月,赵德胜接受调查。2015年2月,四川省纪委将赵德胜被移送司法机关,1个月后被逮捕。

原董事长买卖自家股票获利

这4人当中值得一说的是黄顺福。

观海解局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在黄顺福被公诉两年后,2018年4月25日,黄顺福犯受贿罪的判决书公布。达州市中院一审判定,黄顺福犯内幕交易罪、犯受贿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800万元。

判决书显示,1995年至2014年间,黄顺福在担任原四川省雅安地委副书记兼雅安纸浆造纸厂建设工程指挥长、四川省南充市委书记、川投集团董事长等职务。其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项目建设、保险业务招标、工程项目招标、工作调动及职务晋升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认可其亲属收受以及本人直接收受12人所送人民币、美元、房产、轿车等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09.06万元。

判决书还显示,黄顺福于2005年1月起担任川投控股公司、川投能源公司董事长,2005年9月起担任新光硅业公司董事长。2006年川投能源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黄顺福曾向川投能源公司股东公开承诺,在条件具备时,将把川投集团持有的新光硅业公司38.9%的股权注入川投能源公司。

2007年2月26日,新光硅业公司承担的1000吨多晶硅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投料试车成功。黄顺福认为时机成熟,遂决定启动川投能源公司收购新光硅业公司股权的工作,至2008年3月31日,川投能源公司完成对新光硅业公司的股权收购,次日,将该收购信息公开。

期间,黄顺福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指使其妻利用实际控制的2个证券账户买入、卖出川投能源股票,累计买入45.13万股,至2008年5月6日陆续卖出,非法获利金额663.17889万元。

资料|中央纪委国家建委网站 裁判文书网 廉洁四川

 

 

17日的股市似乎对经济数据反映平淡。但是,一季度GDP增速创下30多年来的最低!股市真的可以无视?

统计局在17日公布了一季度宏观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增速较2019年四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一季度GDP下降9.8%,大幅低于2019年四季度的1.5%。这是自1992年中国采用国民账户核算体系(SNA)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另外,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

由于疫情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冲击幅度、周期和广度明显超预期,一季度GDP增速较大概率负增长是有广泛市场共识的。官方则侧重强调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股市层面似乎也对数据反映平淡。

不过,6.8%的负增长还是有些超出市场的预期。而且,由于海外疫情是从3月才开始逐渐在海外蔓延,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其实仍然没有真正反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在官方数据公布前,调查的15家券商中,仅有2家预测对1季度GDP正增长,而其他12家券商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测在-3%至-11%之间。平均值则在-5.72%。

所以,尽管市场早有预期,但是一季度数据的影响恐怕不是这么轻描淡写就消化掉了的。只谈未来的预期希望,只展望什么“V型反转”,恐怕过于理想化了。

至少,一季度GDP数据的情况,预计将更进一步坐实一季度业绩报变成比惨大赛的局面。

上市公司一季报已变成比惨大会

龙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成为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风向标。除了格力电器盈利业绩预计大幅下滑70%以上,诸多我们熟知的行业龙头也交出了一季度成绩单。苏宁易购一季度亏损4亿元-6亿元,万达电影第一季度亏损至少5.5亿,科大讯飞预计一季度亏逾1.25亿或创下首亏记录,比亚迪一季度净利同比预降至少80%,新能源车销量降近70%。

根据规则,净利润为负的一季报预告需要在4月15日前披露。截止4月15日,choice数据显示,两市共有16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忧的占比高达69.32%,其中710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比超过4成,预计首亏的公司竟高达437家;而预喜的公司占比仅3成(其中219家“预增”,28家“续盈”,87家“扭亏”,154家“略增”),表明亏损的企业占据了大头。

其中,创业板802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亏损公司266家,比例超过3成。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这主要是受益于疫情的医疗防护、器械、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游戏等企业,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创板块。

分板块来看,截至目前预喜率最高的是沪市主板,其次是科创板,不过两者披露数量均较少,分别只有25家和5家。

深市方面,创业板表现相对较好,中小板次之,深市主板则出乎意料的“垫底”。分开来看,创业板预喜率为34%,预忧率为66%,首亏公司占比为21.79%;中小板预喜率28.81%,预忧率为71.19%,首亏公司占比33.15%;深市主板预喜率为17.17%,预忧率为82.4%,首亏公司占比36.48%。

分行业来看,预喜率超过30%的仅有8个行业,其中农林牧渔是唯一超过55%的行业,不过行业内分化也较为严重,预忧率高达45%,17.5%的公司预计“首亏”。有意思的是,得益于猪肉价格维持高位,三大“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者不仅预计实现“扭亏”,净利润上限更是分别高达45亿元、18.97亿元、10亿元。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的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生物、化工4大行业预喜率超过40%。

交通运输行业预喜率垫底,仅有9.52%,预忧率高达90.48%,47.62%的公司预计一季度将会“首亏”,这也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封路封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打击最直接;此外,建筑装饰、休闲服务、建筑材料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预喜率也较低。

简单说,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一季报预告情况看,除了受益于疫情的少数板块外,就大部分行业一季度的情况都非常惨淡,在这种情况下,是谨防对股市层面的冲击的。尽管毫无疑问统计局在竭力强调经济中的亮点。

好在,真正给希望的是——

决策层依旧强调坚决“完成全面小康”,为此正微调稳经济方略

如我上周五的专题文章中所言:我们注意到,在4月7日的金融委会议,4月8日政治局常委会(强化对今年完成全面小康的坚决),4月9日印发“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体改意见,4月10日国务院下放土地审批权、4月15日的金稳委会议等最近几次重磅会议或文件中,最高决策层再度重申了对完成“全面小康、脱贫、翻一番”既定目标的坚持。

如果说,此前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影响存在被低估的可能,但现在,在决策层已非常清楚形势严峻(相信最高决策层掌握的信息比普罗大众更全面精准),且也深知经济分析界(包括体制内高层智囊)频频对今年经济预期发警告情况下,依然强调对既定目标不变,我们认为,可能有必要重新考量:是否市场(包括国内主流机构)都低估了决策层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的能力?或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实际上,我们注意到,中国除了跟随海外,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极力双宽松,明确把促进内需作为稳定经济的最重头(消费券,拉长假期,家电下乡等),并强调资本市场要在稳定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枢纽作用外,在向来最为拿手的投资拉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扩大范围——从之前特别侧重“新基建”,而对传统基建非常谨慎。现已转变为“协同并重”,不再过于纠结“新旧”,承认部分传统基建及房地产投资,对拉动经济依然很有必要。

为实现既定目标,决策层似已决定“新、老并重”

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言:在欧美各国对中国经济施压,疫情对经济冲击程度远未被真正认清,而中国最高决策层又反复强调必须坚决顶住外部压力完成全面小康既定目标的特殊时期,中国有必要去从战略决策上思考在没有世界的情况下,中国如何重新发展自己,现在如果还只想通过一般性的复工复产、减税、放开流动性、扶持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政策性措施来达到恢复和振兴经济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促消费,投资方面,需要依靠的增长动力也已不可能再简单停留在立足长远但短期效应不明显的“新经济、新基建”上。在吃饭的问题都面临考验的时候,再纠结新经济还是旧经济就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现在必须“新老同步共振”,中国必须重新考虑对基建、地产等传统经济的松动力度了。这才是真正能够“一业带百业”,将钢铁、水泥、建材、机械设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电子设施,也包括现在“新基建”所拉动的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的许多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都有效地带动起来的有效稳经济手段。

何况,经济本就是一个互相成就的系统。一旦经济增长慢下来,风险偏好就不会成立,投资于高风险领域的资金会成倍减少,新经济也不会成立。过去多年财政有那么多钱做科技补贴,首先是来自于传统经济带来的增长红利。所以,在特殊的艰难时期,必须依靠具有短平快立竿见影效果的基建和地产,首先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然后才会有余力去思考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的问题。

事实上,中央很明显已经意识到需要调整对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就在上周中央重磅文件发布,要求覆盖“全要素”之后,不少地方在楼市以及基建方面的新政并没有再出现之前那种“前脚放松,后脚取消”的情况,表明有些地方政府已敏锐地捕捉到了政策风向。

传统基建方面:4.10日,深圳9条地铁线最新规划获国家批准;

4.11日,南京启动“四新”行动:推进总投资5454亿元346个新基建项目。在建设“新都市”方面,计划完成全市300万㎡棚户区改造。

4.8日—14日,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在解封后,更是快马加鞭加大了投资拉动力度,路线宣布100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生基建和地产项目。

而楼市调控再度出现放松调控,刺激购房的迹象。4.10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房地产行业特点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周期很长,央行一直非常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房地产市场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精神,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

4.11日,青岛推新规鼓励改善需求入市,5年限售变2年;

4月14日,兰州调整商业地产贷款的首付款比例,由现行的70%调整为50%。并且宣布力争用5年时间,新建公共租赁住房9万套,使全市公共租赁住房保有量达到12万套。

这些动向说明,在稳增长、保稳定的大局面前,中国已不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新旧成分”了,只有走向全要素发展模式,让“新旧共振,共同增长”,中国今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胜算才更大一些。可以预料,接下来会看到更多地方公布的宏大基建项目以及楼调调控的放松。

而股市方面,投资者需要提升对“传统基建”和房地产板块的相对关注度了!

稳经济新方略:股市要显著加大对实体输血了!

除了充分运用三驾马车中的促消费和扩投资来冲外贸受到的冲击来稳经济(见下文),A股等资本市场也被赋予了从不同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另一个资金层面(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从近期金稳委会议和证监会的表态看,扩大通过A股的IPO和再融资向实体经济的输血已是金融监管层的基本方针。而同时,为了对冲扩大从股市抽血将会导致的投资者对股市失血下跌预期的担忧,金融监管层提升了投资者保护的调门,把打击造假,提升上市质量作为对股市失血预期的对冲。

顶层政策持续强调股市要发挥更大的稳经济作用

在过去的连续两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都和资本市场相关。

4月9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在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认真研判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点名了“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

来看会议关键表述:

1、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

2、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

4、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

5、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

8、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简单说,一方面,决策层表达了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态度,并且放在排序靠前的位置,另一方面,明确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顶层政策显著提升了投资者保护的调门,来对冲股市失血担忧

关于前者(投资者保护),新华社评论道: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两次会议批评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释放出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的信号——决不能让投资者为企业造假买单。

华泰证券指出,金融委屡次提及资本市场,本次更是召开专题研究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强化了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凸显资本市场在顶层设计规划中的重要地位,资本市场深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基础制度改革和打击违法行为将助力完善投融资良性生态。

至于会议提高大幅提高造假、欺诈等行为惩处力度,机构指出,在注册制的制度设计下,有必要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这有助于强化市场约束,增强市场信心,构筑投融资良性生态,同时,券商是资本市场核心载体,必须做到勤勉尽责,资本市场改革将依赖于券商全面落地,同时券商也将直接受益于改革红利。

实际上,此前的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证券法》中,信息披露监管趋严已成常态,违规信披纳入的范围越来越广,微信、微博、互动易等非正式公告途径也被纳入监管当中。同时,新《证券法》也大幅提高了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以60万元罚款,提高至1000万元;对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虚假陈述行为,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虚假陈述的,规定最高可处以1000万元罚款等。

而根据上述政策谨慎,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前有秀强股份、雅本化学和泰和科技三家公司因涉嫌误导性陈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有东方网力、中润资源、长城影视、豫金刚石涉嫌违规信息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市场人士表示,最近几周几乎每周末都有一两家立案信息,从严监管的信号明显。

证监会已经表态加速审批新股,加快融资效率了

关于后者(强化服务实体),作为股市直接的监管者,证监会也很快给出了积极响应。据财新网4月13日报道,一位接近证监会人士表示,疫情发生后,证监会十分重视企业直接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让更多企业获得融资支持也是证监会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对于已经获得审核通过的企业,证监会拟加快他们获得IPO和再融资批文的速度,增加市场可预期性,进一步加快再融资审核节奏,提高审核效率。

4月3日,针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证监会发布声明,表示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证监会指出,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瑞幸咖啡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经境外监管机构注册发行证券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

4月1日,监管部门明确,对疫情严重地区企业、疫情防控领域企业首发和再融资项目予以优先审核。

而证监会发行部早在2月3日就下发《关于发行监管工作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关安排的通知》,放宽发行人反馈意见回复时限、告知函回复时限等。

多家私募机构也表示,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明显,而IPO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疫情影响下,IPO发行常态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急迫需求。

简单说,一种极大的概率是,为了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落实稳经济和全面小康目标出力,证监会要加快股市向实体经济融资输血的速度了!

据来自券商中国的相对权威消息称,已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针对申报企业情况,统筹审核进度,每周核发一定数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助力企业解决较为迫切的资金短缺问题,发挥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作用。同时,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虽然监管层也说了,“IPO常态化要在相关部门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基础上,且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但哪是主,哪是次,一目了然。

Wind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4月10日,证监会核准5家企业IPO,同意2家企业科创板注册。年初以来,共核准44家企业IPO,同意23家企业科创板注册;57家企业完成发行,融资823.77亿元。平均每周核准3家企业IPO,同意2家企业科创板注册。这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另外,今年以来,证监会共审核了44家企业(不包括科创板)的首发申请,除取消审核1家,未通过1家外,42家通过,高达95%的通过率也是罕见(去年同期75%的过会率)。

提请注意:

考虑到今年严峻的疫情,无论是在审核,申报还是各种流程上,比往年要困难不少,监管层的这种办事效率就更加让人担忧了!不仅是要提高审核效率,还要增加审核规模,这意味着今年可能又是一个扩容大年!

但这对本就在海外疫情干扰下陷入疲软的A股二级市场预期,则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利空!

至于说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造假来稳定投资者预期,个人以为,恐怕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冠冕堂皇。毕竟,A股多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流动性宽裕度直接与行情趋势对应,如果股市处于失血状态,整体上是不可能有赚钱机会的。至于说保护投资者,打击造假当然是其中一种做法,但是即便没有造假,今年严峻疫情之下,大部分公司的业绩(在二三季度)也不太可能好,这种情况下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只能是空谈。

稳经济新方略:楼调再现放松,且趋势确定!

2月份,在国内疫情严峻时期,疫情导致的封锁对经济预期的冲击,让不少开发商高调呼吁救市并且迅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响应,而当时中央决策层面一度对地方急救房企甚至变相放松部分调控的做法,予以了默许,但进入3月份之后,随着疫情可控性的增强,中央决策层面就再度重申了“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刹住了各地出现的从救急房企开始越线转而刺激楼市的做法。

不过,3月中下旬至今,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一再超出预期,甚至已经引发大萧条的担忧,对中国外贸等方面的冲击也超乎想象,决策层面已重新开始调整对房地产这一向来最灵的稳经济的行业态度。

大概率再度容忍放松!而且这次容忍度更大!

兰州、环京地带已开始从放松商业地产进行试探

我们看到,在4月10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2016年以来,央行为抑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做了一些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房地产行业特点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周期很长,央行一直非常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房地产市场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精神,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

这似乎已在暗示,这回楼市政策不会再出现之前那种“前脚放松,后脚取消”的情况!

4月14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因域施策、精准调控,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调整商业地产贷款的首付款比例,由现行的70%调整为50%。

虽然机构的分析指出,兰州的放松仍然是遮遮掩掩,力度很小,试探性成分很大——兰州属于西部省份省会,房地产以住宅市场为主,商业地产并不是市场主流,占比小,投资也非常小。商业地产全国执行的主流政策都是首付50%,兰州70%的首付政策本来就属于个别情形,调整到50%对市场影响不大——但这仍然是地方新一轮开始尝试放松楼市调控的大胆试探。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认为,该政策可一定程度减轻疫情对楼市的影响,使得商业地产尽快恢复。新政可刺激兰州商业地产去库存,有助于减少商铺空置率,进而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但受疫情影响,个体户和房企现金流遇到较大挑战,政策对市场作用并不会太大。但是,由于疫情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有一定的冲击,在保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预计后期会有其他城市跟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是当前全国首个在商业地产领域降低首付的政策,对于后续商办物业的买卖和去库存等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从商铺销售等角度出发,该政策主动给予贷款优惠和支持,有助于减少商铺空置和库存压力,有助于相关房企资金回笼。

实际上,由于直接放松住宅方面的调控干系太大,不仅是兰州,还有多地都已开始选择从相对边缘而且更放宽理由的商业地产方面进行了试探——由于商业地产相比住宅单价较低,多数地区商住房没有外地限购要求,并且可以50%的比例贷款,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能够吸引来外地增量投资需求,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很大程度上都会有改善。

中国证券报的调查发现,近期,不少开发商开始大规模推销低总价商业地产。以张家口市某商住房项目为例,由于被贴上“环京”标签,为了吸引北漂投资者,开发商对外推出总价20万起的商业住房,声称月供不足700元,一时引发强烈关注。

另一环京地区——燕郊,由于商业地产一直没有对外限购,吸引了大量北京地区购房者的目光。由于外地购房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燕郊地区商业地产的价格与住宅相比,差距并不大。

此外,近期,不少头部房企加大了商业住房拿地力度,不少地块溢价率较高,其中不乏中国恒大等第一梯队龙头房企。

4月13日,中国恒大18.4亿元竞得哈尔滨一商住用地,溢价率31.92%。4月10日,旭辉控股集团20.2亿元竞得南昌一宗商住用地,溢价率47.27%。4月9日,碧桂园191轮竞价,以18.54亿元摘得浙江丽水莲都区一商住用地,溢价率达58.46%。4月8日,上海诚卫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万科持股80%)10.3亿元摘得上海宝山一宗商住用地。4月2日,保利地产14.83亿元竞得南昌市一宗商住用地,溢价率18.26%。

分析指出,疫情期间,很多房企收入和现金流都比较紧张,这个时候还可以高溢价拿地,说明看好这些地区商业地产的开发前景。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目前多地围绕商业地产的擦边球式放宽,被中央层面默许或者不直接叫停,接下来会有更多地方跟进,而且宽松尺度会越来越大,很快也许类似2月份那种不断试探踩红线并延伸到放宽目前市场最主流的商品住宅政策,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而这一次,如果地方不松的太过火,也许顶层决策层面,将会有更大的容忍度——如果海外疫情继续如此延续到下半年的话。

2020年龙头房企都把活下来作为了核心目标

不过,鉴于当前全球以及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势,失业潮已经隐现,即便有楼市放松作为前提,今年房地产市场也难以乐观(深圳近期出现的房价疯涨,应只是个案,不具备跟风引领意义),实际上,去年连龙头房企都出现了严重的毛利和净利润率下滑的问题。而今年龙头房企都把活下来作为了核心目标。

统计显示,2019年,万科的毛利率由2018年37.48%下降至36.25%。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结算毛利率为27.2%,下降2.5个百分点;“利润王”中海的毛利率为33.7%、净利率为25.4%,在连续两年走高后也出现下滑;以稳健著称的龙湖,毛利率为33.6%,核心税后利润率为15.5%,后一个指标已连续两年下降;远洋集团的净利率低至8.18%,连续三年下滑;实施了“以价换量”策略的恒大,毛利率从2018年的36.2%降至27.8%,降幅达到8.4个百分点;2019年,旭辉、华润、新城控股等大型房企都出现利润率下滑的现象。头部房企中,仅融创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25%小幅升至2019年的25.1%,但这并不是一个高水平。

利润率普遍下降,反映出房企盈利能力下降的现实。从头部房企的年报中不难看出,这主要源于销售价格增长乏力,以及各项成本的提高。

价格方面,除了“以价换量”策略外,各地出台的“限价令”,成为“蚕食”利润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北京的商品房项目在备案时,普遍面临因价格过高而不能获批的情况。这不仅延迟了项目的入市时间,而且因此增加了资金成本。

成本提高则是近几年的大趋势。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去年中海地产新增土储楼板价约为9994元/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61%。考虑到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这不仅影响当下,还会影响到以后的业绩表现。高盛预计,中海地产今年毛利率将会进一步下降至32%。

融创则面临着融资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压力。2019年融创的平均融资成本为8.1%,高于2018年的6.8%。去年融创销售成本的增幅达到36.6%,明显高于销售额20%的增幅。但由于融创有超过六成的土地通过并购获得,土地成本较低,才得以维持其利润率不降。

在一些财务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房企正在告别市场红利。

2020年第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下,房地产业不再有以往常见的高昂情绪,降速、维稳正在成为今年的主流思路。

3月31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副主席总裁夏海钧在业绩会上表示,“房地产黄金时代没有了”。正因意识到这一趋势,在2020年的业绩目标制定中,大型房企普遍显得保守。

万科、碧桂园均未公布2020年销售目标。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手握8000亿可售货值的融创,将销售目标调整到6000亿的水平。向来保守的龙湖,设定的今年销售目标为2600亿,仅比去年实际销售额提高了7.2%。

虽然部分企业仍有规模追求,但在2020年,大型房企设定的销售目标增幅普遍在20%以内。其中,新城控股制定的销售目标为2500亿,甚至低于去年的实际销售水平(2708亿元)。

相对于单一的规模指标,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整体安全。在近期的业绩会上,保证财务稳健、现金流安全,成为房企管理层口中的高频词汇。富力就明确了今年的降负债目标,碧桂园则强调抓现金流。

“今年本来不想提销售目标的,我们认为销售目标不太重要。”3月27日,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在业绩会上表示,到了这个规模以后,利润与降负债已经变成第一位,公司希望稳健、安全,通过提高综合竞争力来提高利润。

不仅如此,近年来持续并购的融创,也开始谨慎面对并购市场。孙宏斌认为,今年的并购机会会增加,但好标的可能不会太多,所以公司会十分谨慎。同时,融创正在尝试出售旗下的文旅、酒店、商业等持有型物业,并降低融资成本。

去年刚刚完成一宗大幅并购的世茂,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许世坛指出,今年的收并购有更大的机会,但对收并购的标准会更严格、质量更好,“不一定会跟去年一样这么多的并购动作”。

基于房企纷纷强调“现金为王”,对活着的诉求远高于“逆势扩张”的诉求,今年A股地产板块也难有持续性的机会,而恐怕主要以时而的政策放水传闻作为短炒的催化剂。

稳经济新方略:家电及汽车是促消费核心抓手

在决策层确定的促内需稳经济的这一最重头政策中,除了从供给端对中小微企业各种贷款和税费受惠、减免、延迟等,从需求端通过遍洒消费券,创新消费模式(无接触外卖,电商直播,云旅游等)和拉长假期(每周2.5天弹性假期,最长五一长假等),在线下促消费的最重头,则又一次集中在了汽车和家电等两大行业(楼市不算典型的消费)。毕竟,这是此前的多次经济危机中被证明了屡试不爽,而且体量、规模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性都非常强的两大行业。本文这里重点谈一下家电行业的促消费。

疫情对家电企业业绩影响超乎预期

4月14日晚间,家电龙头企业格力电器披露2019年业绩快报和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19年格力电器营业总收入2005.08亿元,同比微增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72亿元,同比减少5.84%;

但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07亿元-229亿元,比去年同期410亿元约减少一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17.1亿元,比去年56.7亿元同比下降70%—77%。

对此,格力电器称,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利润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如下: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空调行业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公司及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一季度,空调行业终端消费需求萎缩,叠加新能效标准实施预期影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继续实施积极的促销政策。

在三月的一个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公开表示,今年2月格力电器基本没有销售,而往年2月都销售一两百亿元。

而在格力之外,另外几家家电巨头日子也非常不好过,4月11日,一则“海信集团裁员一万人,海尔也在裁员”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对此,海信集团12日就公司优胜劣汰、提效求生发布说明,虽然否认了“定量裁员”的说法,但也承认了裁员的消息,其指出:受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家电行业国内外市场均出现较大规模下滑。海信海外业务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已超过40%,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公司采取高管带头降薪、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优胜劣汰”等措施,激发全体员工斗志,层层传递压力、提高系统效率,以稳住业绩,且通过逆境锻造更加健康的企业肌体。

海尔集团人士则回应称,海尔没有裁员,疫情期间,海尔集团从CEO到总裁再到领域总经理,均自愿放弃绩效薪酬,行业主、链群主则按照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来获得薪酬,以保障一线员工利益尽可能不受疫情影响。

连家电龙头企业业绩都如此大幅下滑,这实际上也成为一季度家电行业整体非常困难的缩影。

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2020年一季度国内空调行业零售量为524万台,零售额为149.2亿元,零售量、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6.6%和58.1%。另外,冰箱和洗衣机全渠道零售额分别同比-28.0%和-35.9%,均呈大幅量价同降。主要系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关闭及安装配送受阻。而另一调研公司中怡康的统计显示,2020年一季度,大家电主要品类线下零售额出现大幅下降,其中空调下滑幅度达60.8%。比较而言,作为空调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今年一季度的产销数据下滑其实仍然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在严峻疫情的冲击下,今年以来,白色家电股票集体跌15%左右。跑输大盘和众多其它行业。其中,美的集团跌13.8%,海尔智家跌21%,海尔家电跌23%,格力电器跌13.4%。

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要更加幸运的是,由于中国家电行业的体量以及消费带动力,刺激家电和汽车消费已经成为决策层面重新激活消费稳定经济的核心抓手。

广东出台推汽车、家电下乡政策或成为本轮刺激的范本

3月13日,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这份高层纲领性文件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了明确路线图。随之而来的也是层出不穷的大消费政策。

工信部3月26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 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

随后,多地都以此为基准开始制定本地区的促内需政策,其中广东的刺激力度最大,最典型。

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为大力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关于促进农村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推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是最大亮点。

《措施》透露,开展2020年汽车下乡专项行动。鼓励汽车整车企业对我省农村居民让利,在企业让利基础上,省级财政对本省农村居民新购买新能源车或燃油车的,在新能源车使用环节或燃油车购车资金上给予补贴。鼓励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旧车辆,对农村居民在汽车销售企业以旧换新的,除享受财政补贴外鼓励汽车销售企业给予增值服务。

此外,为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提出支持农商行、农信社联合销售企业为农村居民制定购车金融产品,鼓励为征信良好的农村居民办理无抵押购车贷款。支持汽车金融企业为农村居民开发专属汽车消费贷款方案。严禁对购车居民收取贷款代办手续费。

为了提高农村购车的实用性。广东省还把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也纳入了提升重点。包括2020年底前完成通100人以上自然村和省定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道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砂土路改造。分批实施通建制村公路单车道改双车道工程,2020年底前实现珠三角核心6市建制村100%通双车道。还包括实现全省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45千伏安。适应农村新能源车推广进度,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开展2020年家电下乡专项行动则是另一亮点。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依托销售网点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省级财政对本省农村居民购买4K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手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八类家电下乡产品给予补贴。

《措施》还强调,2020年实现我省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珠三角9市乡镇和粤东粤西粤北县城实现5G网络覆盖。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工程进村入户示范省工程建设。推动手机生产企业加快推出千元左右级别的5G手机。进一步降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通信资费,特别是网络流量资费,鼓励通信运营商面向农村居民推出专门的流量包。

可以预料的是,接下来很快会有更多省份发布类似广东的刺激家电和汽车的消费政策。

但家电消费刺激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依然非常分化

乐观派观点认为,政策方面,促消费政策的试点推行+后续地产政策的宽松预期+后续稳定内需刺激政策预期,家电行业有望受益经济回暖。另外,看好家电受益地产竣工产业链,家电消费较为刚性只会推迟需求,疫情缓解后需求有望迅速反弹。中长期看,作为耐用消费品,家电的长期成长逻辑不受影响。

但显然,从目前海外疫情持续蔓延趋势(病例已超200万例,死亡13万人),而中国家电行业整体上是一个产能饱和、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且对海外市场高度依赖的的市场来看,疫情对中国家电行业的预期影响正在往坏的方向发展。即便有国内的促消费刺激政策,也只是能够缓解行业的下滑速度罢了,但今年比较明显的负增长可能仍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1、消费需求受疫情影响很大,短中期业绩都不乐观,即便疫情在5月控制住,但企业的压力必定会延续到Q2乃至3季度,全年销量会严重下滑(格力、海信等都已经做出了类似的预期)。今年整体来看,家电增长动力不足,性价比不太高,短期建议回避,中长期可关注需求和经济企稳的情况。2、地产政策松动+竣工率转暖等逻辑提供的增量有限,而且今年房地产竣工推迟,以及原材料价格等风险因素,都将影响家电板块走势。

相对受益于促消费政策以及对冲海外风险的,仍只有龙头公司。一则,行业格局方面,竞争格局稳固,价格战又是在推动供给端的优胜劣汰,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而且龙头资产质地及现金流较为优异,抗风险能力更强,短期调整带来较好的关注机会。二则估值角度,从长期来看,当前家电板块估值处于均值偏下,龙头公司调整之后较为合理,适合中长期资金关注。

当然部分家电白马股也需要警惕的是,美的,格力等多是外资重仓股,海外对疫情担忧情绪加剧,受疫情冲击1季度GDP增速大幅放缓,货币持续宽松,人民币有内生性的贬值压力,外资有流出的风险。要特别注意外资对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判断,白马家电股全年表现的最大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这个因素。

考虑家电刺激政策下的策略观点

基于上述行业现状及政策走向,机构指出,随着企业减税政策落地、后续交房预期回暖,以及消费政策的落地推行,4月以后家电行业有望受益回暖。另外MSCI(明晟指数)纳入因子逐步提升,北上资金料将持续流入,看好行业中长期配置价值。

策略逻辑上,短线家电行业的选股策略将围绕强内销驱动及政策改善预期两方面展开,厨电板块估值修复或先于景气回暖,小家电板块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长期看,家电板块基本面将持续向好,可关注三个投资方向:

第一,白电龙头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技术开发产业链完善,长城证券提请关注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

第二,厨电行业尚处成长期,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后周期厨电有望受益。招商证券提请注意老板电器、华帝股份;

第三,小家电市场新品迭出,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趋势,行业内优势企业研发能力强,华创证券提到了苏泊尔、九阳股份等。

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IoT、AI、5G等新技术集中爆发,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家居必将迎来井喷时代。这将是短中长期市场会长炒长新的题材。这方面仍然是龙头企业领先,但也要关注一些非家电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借技术优势趁机切入的可能。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农行开股票账户和农业银行卡股票开户行

下一篇:炒股票新手入门和怎么买股票新手入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