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减少风险敞口(敞口风险排查报告)

2023-04-19 09:24分类:卖出技巧 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汽车互联网服务平台汽车之家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从公司治理、产品责任、绿色理念、社会公益等关键领域,展示了2022年汽车之家对ESG(环境、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和进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全球倡导的ESG投资理念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实现“双碳”目标,需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动力,而以ESG为代表的绿色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绩效的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其关注的重点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绩效,还在于其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因素。这种投资理念与实践,高度契合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态势良好。有效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ESG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双碳”目标的透明度、识别前瞻性信息和风险,也可为筛选“双碳”发展的标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双碳”目标达成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构建以ESG绩效为导向的价值投资体系。ESG评价补充了其他传统策略的估值体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前瞻信息和风险提示,可有效避免企业潜在的声誉与警示监管风险,还可以为资源配置者筛选“双碳”发展的标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此,要融入行业诉求和特点,明确企业及所在行业面临最重要的ESG关键指标。例如,在采掘行业,重要指标可能包括污染物排放、生物多样性影响、水资源利用和员工安全与健康等方面;在互联网行业,更看重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和隐私保护等议题。

ESG的本质,在于推进绿色投资理念。这既需要投资主体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投资生态体系。在政府层面,要围绕ESG行为规范、信息披露、违规监管、投资引导等出台有体系的政策制度,使宏观的“双碳”政策规划与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有效良性互动,由企业推进落实。在资本市场层面,要丰富资本市场绿色投资产品的供给,提高ESG相关投资产品种类、多样化和流动性,要促进各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配置、投资建议、咨询鉴证等服务过程中落实“双碳”目标,以资本手段推动实体产业的绿色发展。在投资者层面,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引导、渗透ESG目标,吸引长期资金和价值投资者,同时促进投资者在企业绿色转型中积极发挥治理角色作用,综合多重手段助力“双碳”目标贯彻落实。

同时,完善ESG信息披露体系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可比性、可靠性和可信度,改善“双碳”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双碳”目标达成的前提在于准确、长效、广泛的碳排放数据支撑,因此就有赖于企业端ESG信息的规范化披露,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双碳”进程,适时准确地进行政策调整,降低低碳转型的风险敞口、助力“双碳”目标的落实。对此,要注重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权威标准与第三方鉴证、国际或行业通用ESG披露框架和指标,适应境内外投资者防范气候风险要求,推动ESG披露的国际化、提升可比性。要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的ESG信息披露规则机制,明确统计口径,推动ESG披露标准化、提升可靠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德球 王 丹)

 

 

 

 

 

核心观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当前,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外部冲击下,全球“去美元化”认同加强,“区域贸易圈”兴起,数字货币研发推广加快,人民币全球资产储备和大宗商品货币锚定属性增强,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对美元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跨境结算清算网络等还不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仍然面临挑战。我国要紧抓机遇,通过优化多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加快打造“区域货币流通圈”、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良性互动发展、健全相关风险防控体系、开辟人民币数字化跨境结算新路径,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走实走深。
 

片来源/新华社

 

李佐军 王炳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经多年发展,尤其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的跨境交易总额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但受制于以美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跨境人民币结算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受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外部事件冲击,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加速进入调整期,跨境人民币结算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我国应紧抓这一难得历史机遇,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走实走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稳步增长。

 

统计显示,2010—202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从5063亿元快速上升至7.94万亿元,增长近15倍。同期,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从280亿元上升至5.8万亿元,增长近206倍。截至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的结算规模分别达到4.58万亿元和3.01万亿元,其总和已接近我国跨境结算总额的50%,预计全年两项业务有望再创新高。

 

二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有序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加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由经常账户向资本账户稳步推进,结算范围日益扩大,参与交易主体越来越多,常规金融产品投资和“熊猫债”等创新金融产品投资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比重上升约42个百分点,达到60%左右。问卷调查显示,疫情以来,更加倾向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投资我国的境外企业占到81.3%。统计显示境外投资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8月,其累计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资产合计近10.3万亿元。

 

三是跨境人民币支付功能显著提升。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过去10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由0.57%增长至2.17%(截至2022年6月底),排名大幅攀升,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中占比,从2010年的不到1%上升到2021年的40%左右。2022年1月至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4%,与美元占比差距由10多年前的66个百分点收窄到约10个百分点。

 

四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使用不断扩展。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自2015年上线以来,逐步形成“直参+间参”模式的全球支付结算网络。CIPS以安全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截至2022年上半年,相关网络节点已快速连接到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其中,“直参”机构约有76家,“间参”机构超过1265家,分布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较好地发挥了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的“主渠道”作用。

 

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新机遇

 

 

一是地缘政治变局促进了人民币全球资产储备功能的提升。

 

随着地缘政治变局、大国博弈加剧,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来,安全考量优先,资本避险情绪升温,国际货币资产配置更加多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08年以来,美元等传统储备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以上,人民币等非传统储备货币占比上升。其中,约有25%以上被替换的传统货币储备转向人民币资产。乌克兰危机以来,人民币夏普比率优于传统储备货币,可兼顾收益性与稳定性,能对冲投资组合风险,受到市场资金青睐。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223.8亿美元,占比为2.9%,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时提升1.8个百分点。

 

二是“区域贸易圈”深化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广阔平台。

 

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霸权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全球贸易圈”更多转向“区域贸易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球货币”惯性,并为“区域贸易圈”中催生“区域货币”提供了土壤和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深化,在相关区域内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条件更加成熟。2022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17.8%,远超9.4%的外贸整体增速。我国可利用在相关区域的贸易影响力带动金融领域的多边合作,推动人民币发展为共同认可的“区域货币”。

 

三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地位增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计价功能。

 

截至2022年6月底,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人民币结算额相比2015年全年增长了约8.8倍,占其全部外币结算额的1/4以上。伊朗和沙特也在积极推进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对华原油贸易。过去20多年,我国货物进口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份额显著提升,从2001年的3.8%上升到2021年创纪录的11.9%,已逐步由出口大国转向进口大国,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市场之一。未来随着我国国际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地位的进一步增强,将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计价功能。

 

四是数字货币浪潮兴起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启新赛道。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加快启动数字货币开发项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数据统计,当前全球约有90%的央行和货币当局参与了不同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开发。以CBDC进行跨境支付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计划可以将支付成本降低50%以上。人民币在主要货币中率先进行数字试点,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在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领先全球。同时,我国积极开展数字货币的国际合作,探索数字货币的双边和多边使用,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开辟新赛道。

 

抢抓新机遇,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走实走深

 

 

一是把握人民币定价权,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独立性。

 

牢牢把握现货外汇市场的定价权,防止国际投资机构通过衍生品市场干扰汇率的定价权。以更加密切有效的方式开展人民币双边互换,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和能源出口国的货币互换,破除美元支付体系的惯性效应。通过深化点对点的双边互换协议和区域储备池安排,有效降低对单一货币储备的高度依赖。抓住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安全资产”供给不足的空档期,建设开放、健全、有效的人民币资产市场,提供稳健的人民币安全资产。强化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功能,促进我国在海外形成较大规模铁矿石人民币、石油人民币、天然气人民币的沉淀和流通。

 

二是推进“区域贸易圈”,打造稳定“跨境人民币流通区”。

 

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和RCEP相关国家的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构建有特色、能落地、互惠互利的货币合作模式,扩充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规模、频率、适用范围。针对特定经贸合作项目,开辟特许双边本币流通渠道。推出更多的人民币对小币种金融产品,完善小币种交易服务体系。要着力实现区域内跨境清算结算系统技术对接、标准对接、业务对接,推动“金融+贸易”市场的有效联动,打造区域贸易领域内的“人民币流通区”,切实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集聚效应、热点效应、替代效应。

 

三是推动在岸和离岸市场良性互动发展,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

 

着眼长远,逐步放宽并取消境外投资者投资在岸金融产品的额度、范围等限制。加快创新离岸人民币产品和业务,发展人民币债券投资产品及其他衍生产品,丰富外汇对冲工具以协助投资者管理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加快构建人民币国债的国际担保品功能。探索建立完善介于境内市场和传统离岸市场的“第三市场”,形成多层次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探索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统一规划协调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使之成为跨境人民币使用的枢纽,进一步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融合,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定价的一致性。

 

四是强化全流程监管,健全跨境人民币结算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跨境人民币流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通智能监管体系,科学设计相关风险监测指标,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双项监管。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监测管理,注重外部净头寸管理,减少大额跨境风险敞口,避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美元债务陷阱”,减少主权信用危机带来的巨额损失。完善境外资产分散投资、安全转移的应急预案。同时,从金融市场崩盘、外汇市场下挫、资产冻结等多维场景进行压力测试,做好国外冲击的效果预估和应急预案。

 

五是把握数字化赛道,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路径。

 

坚持科技赋能,应用“区块链+联盟链”提升CIPS的安全、功能和效率优势。开发多层次、差别化的CIPS接入模式,对联网成员中部分在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援助,进一步拓展CIP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数字货币的国际开发、应用和规则制定合作,共建数字货币“流通圈”。优先面向东盟、中亚、东北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试点,探索开展数字人民币在多双边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活动场景下的测试,开辟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热点丨为何灵活就业者对缴纳社保萌生退意

●时报时评丨全面注册制将更考验投资者能力

●资本市场丨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潜力显现 商业变现有望加速

●焦点丨外资企业加码中国意愿持续增强

●市说新语丨纳入门诊统筹为零售药店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财联社(上海,记者 徐川)讯,近日中诚信国际董事长、总裁闫衍在“穆迪–中诚信国际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研讨会”上表示,2021年,在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新增违约发行人有所减少,前11个月债券市场仅新增违约发行人20余家,达到近三年内的最低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政策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有所微调,融资政策出现边际宽松,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宽信用或将持续预期升温。

供需不均衡拖累经济修复 消费有望成为后续推力

“2021年,中国经济延续修复态势,但修复力度逐季放缓,主要体现在供需修复并不均衡。”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指出,供给端发力较好,但在总体恢复至较高水平后,由于需求端修复相对较慢,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归常态,叠加疫情冲击下服务业生产持续承压;而在需求端呈现出内外需修复节奏不一,在全球疫情侵扰下,我国出口错峰增长效应持续,但内需增长动力不足,这主要受到疫情频繁散发以及居民收入较为缓慢的制约。

对于如何提振消费,毛振华表示,我国降低个税促进消费仍有空间,建议财政政策应以针对消费的减税降费和收入补贴为导向。

穆迪主权风险部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Martin Petch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3%,仍具一定增长潜力,主要动力来自疫情后的复苏。其中,消费需求或将迎来平稳增长,在2021年已经看到重大政策的调整和转向,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降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转而依靠消费与服务业的增长,但同时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或将持续影响餐饮业、服务业等。

从外部因素来看,穆迪信用策略与标准部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李秀军表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可能会造成美元的升值,同时政策的收紧也可能会阻碍资本的流动,这会对亚太地区的经济走势造成影响。尽管如此,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亚太地区相对稳健的经济状况或能提供足够的缓冲。

“展望未来,应完善宏观审慎调控框架,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毛振华建议,一方面,要避免因防风险而忽略了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导致杠杆率被动攀升,并避免为稳增长重回刺激政策老路,再度进入“债务-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在政策选择方面,毛振华认为,总体政策定位上可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对于特殊行业和特殊群体的纾困政策应采取逐步退坡方式,防止“政策悬崖”带来新风险。

房企融资持续改善 银行风险敞口可控

“从融资环境来看,自今年7月份以来,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贷、信托贷款或是信用债,均呈现比较明显的收缩态势。”中诚信国际企业评级部董事总经理龚天璇表示,自10月份起,银行信贷流入房地产行业的金额环比虽有所增长,但更多是在回补7月份以来的下滑金额,后续判断开发贷的发放速度将会持续加快,预计环比增速实现正向增长。同时,按揭贷款的整体发放趋势与开发贷基本一致,从9月底起监管部门持续发声以及政策引导后,按揭贷款增速回正,预计未来将加速发放。

与会人士表示,虽然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面临信用出清,但目前来看,行业信用风险集中释放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内。

“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直接敞口有限,其中,大型银行的风险敞口较小且风险缓冲能力更强。”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高级分析师万颖表示,大型银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也有助于减少房地产行业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损失。

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高级副总监田野亦表示,目前存量的RMBS产品90天以内的逾期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这部分逾期并没有转化为长期的不良,预计未来整体按揭房贷的逾期率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原标题:【期权研究院|投研】中性对冲中的敞口

中性对冲其本质是处理风险,不要吝啬用利润去对冲风险。

风险控制参考:

1、一般情况下,Delta保持在-2到+2之间,不超过|±3|;

2、风险度不超过75%;

敞口风险举例说明:

我们常会规定delta不能超过资金的100%,负gamma不得超过资金的30%,vega不超过1%等限制,以实际例子来看,若交易员有100万的可交易额度,若行情跌了1%,隐含波动率变化1%,则交易员在delta上最多损失1万,gamma上损失0.15万,波动率也最多损失1万,合计最多的损失仅2.15万。即资产100万,50ETF 价格3-4,1%=【0.03-0.04】,$gamma<0.15万,$vaga<1万,则gamma<223,vega<1< span="">

案例:100万资产,50ETF=3.424,跌1%,升波1VOL,下面几种策略的Greeks满足风

(1)虚值二档双卖160组(short C3700+P3200)

(2)买平值46张(long C3400)

(3)牛市价差100组(longC3400+shortC3500)

(4)日历价差short 当月 C3400+P3400@100+long 下月C3400+P3400@125

 

免责申明:期权研究院研究发布结果仅用于学习交流,以上分析研究结果均采用市场公开数据,分析方法多以统计为准,分析结果和实际结果难免有一定的偏差,我院不对研究的完整性及精确性做出保证,所有的研究分析成功以学术研究结合实战希望对投资起到帮助辅导作用。关于本文及期权研究院的任何研究成果均以公开形式发布不涉及任何交易指导或者引导,据此为投资建议产生的任何风险及亏损与我院无关。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养老产业相关政策(健康养老产业概念股)

下一篇:新材料概念股票最近如何(新材料概念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