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融资买股票的风险 炒股风险有多大

2024-03-23 20:44分类:投资学习 阅读:

 

十五、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四个方面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进行了两轮分别针对票据市场和“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收缩行动,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了金融机构盲目扩张和加杠杆行为,缓释了金融市场风险。随着2014年以来降息、降准等政策的实施,金融机构负债端依靠同业业务开启了新一轮加速扩张。同时,资产端的股票、债券、房地产价格在杠杆推动下轮番上涨、急速膨胀,加上近几年宏观经济下行探底期间,经济刺激政策积累下来的巨大债务逐渐难以为继、开始出现违约,外部环境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让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持续加大,中国金融风险已经从多个角度有所显现。从历史经验来看,金融危机爆发的形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债务不能延续的危机,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二是金融产品在杠杆交易下价格大幅下跌的危机,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三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如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危机。考虑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形势,股票和债券市场都已经各自经历了局部的出清,监管部门也已经及时加强对金融产品交易的杠杆限制,风险没有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但债务的延续压力和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压力仍然较大。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可见防范金融风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聚焦到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主要关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关注信用风险变化趋势,防范爆发区域性债务危机

次贷危机以后,中国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的依赖愈发加深,伴随企业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的是快速积累的债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与GDP之比在2016年年底高达162.1%,在总债务中占比超过2/3,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企业部门负债水平。但是,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下降,导致偿债压力持续增加,这就使得债务的维持和滚动高度依赖在金融市场的再融资。这意味着,一旦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甚至破产倒闭有可能集中出现,由此引发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停滞对经济社会稳定将带来巨大伤害。因此,稳定金融市场,保持市场活力,防范以债务风险为主的金融风险是中央力求“稳中求进”的重要基础。

从实体经济债务风险的表现来看,公开市场上违约的债券逐年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年,债券市场有123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将近1200亿元。违约企业主要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从企业的性质上看,虽然非国有企业比较多,但是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都已经有违约出现,而且违约金额往往要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二是从行业上来看,一半以上是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并且2016年开始出现违约的行业范围明显扩大,如建筑、批发零售、食品加工等。三是从违约后的影响来看,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出现多只债券的连环违约,且后续处理的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的处置速度较快。四是区域性违约风险增多。早在2014年中小企业开始出现违约时,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保问题就有所暴露,而后陆续出现的辽宁、山东等地区的区域风险涉及的企业各自对当地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更可能引起市场上规避风险的连锁反应,加剧地区的投融资困难。

企业信用风险在公开的债券市场上显露,意味着在信息更为封闭的银行信贷、非标融资、民间借贷等领域可能已经出现更多违约。深圳地区企业经济金融活动的活跃度一直较高,企业信用质量整体较好,公开市场债务风险较低。但近两年宏观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都明显较此前收紧,这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加大了部分企业的再融资压力,出现个别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有所增加。由于市场对区域风险较为敏感,对于公开的债券市场和非公开的债务市场,包括信贷、信托产品等融资渠道,监管部门可以给予适当关注,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重点客户的风险监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及时控制,以避免局部风险发展成区域性风险。长期来看,化解债务风险还要依靠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企业、行业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带动。

◎既要抑制资产泡沫膨胀,又要避免资产价格断崖式下跌

资产价格泡沫是债务风险的另一面。前期经济刺激政策让大规模的货币以债务的形式投放出来,在资产端则轮番吹起资产泡沫,具体表现为2015年股票市场的暴涨、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连续两年多的大牛市,以及2015-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爆发式上涨。在实体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对实体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也是造成制造业迟迟不能走出经济周期底部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资金在房地产市场的聚集,不仅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更让资金锁定在相对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更加弱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可以看出,抑制资产泡沫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资产价格泡沫形成后,如果泡沫破裂,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打击都将是更加剧烈的。房产和土地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抵押品,背后支撑着巨大的债务,如果房地产价格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抵押品短期内大幅贬值,债务人追加抵押物的压力将骤然增加,金融机构不良率也将不可避免地大幅攀升。同时,在较高的存量债务压力下,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往往还可能使经济陷入“债务—通缩”循环,即抛售资产偿还债务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反过来继续增大偿债压力。届时,银行各类监管指标和流动性都将面临压力,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可能停摆,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引爆企业的债务危机。

从资产价格的两种极端情况可以看出,防范金融风险应当保持资产价格的相对稳定,既不能让其不受控制地快速膨胀,也不能让其失速下跌。从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来看,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在局部已经形成,政策制定者面临既要避免价格继续过快上涨,又不能让其断崖式下跌,尽量实现逐步释放泡沫压力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开启的这一轮房地产价格上涨不仅让房贷总量增加、居民部门债务/GDP整体上升,更大的问题是“首付贷”等信用类贷款投入房地产市场,无形中提高了单户居民的杠杆。以用信用贷支付50%首付的家庭为例,购房的杠杆倍数由原来的2.5倍、3倍直接扩大至5倍、6倍。这样高的杠杆比例将房价跌幅的缓冲区间由过去的30%~40%压缩了一半,增加了房地产价格的脆弱性,也增加了政策上实现缓慢释放泡沫压力的难度。有关部门在应对控房价的政策目标时,需要将这种高杠杆的情况纳入考虑,避免在抑制价格泡沫的过程中引发受到杠杆加强的快速下跌。

◎加强区域金融机构风险监控,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债务的积累不仅让实体经济偿债压力上升,还让金融体系内部运行发生变化。2014年以来,以银行为核心的一系列金融机构以同业业务为依托,开始了新一轮表内和表外资产的快速扩张,金融体系杠杆水平整体上升。事实上,无论是此前大行其道的“影子银行”,还是2017年11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都是金融体系自我膨胀的表现。这种自我膨胀加剧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流动,降低了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

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企业融资的链条越来越长,融资过程中牵扯的中介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参与机构的增多,企业融资链条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也随之上升,其中有一环出现风险,就将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行,风险传导的速度大大加快,影响的范围也明显加大,给监管带来相当高的难度。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往来的程度日益加深,这决定了风险一旦出现就会很快地在机构之间传播。只有监管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有效的应对,防止风险在地区金融系统内蔓延。在这样的形势下,共同加强对区域内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对新兴金融业态、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

2016年以来,以P2P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在经历了前期一轮大幅增长之后,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增速明显放缓且陆续开始有风险暴露出来。这其中,以P2P网贷平台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

在金融机构长期偏好大企业、对小企业和个体商户金融供给不足的背景下,P2P网贷平台的出现在供给侧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是,在融资方的风险水平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方面,网贷平台实际上扭曲了二者的关系。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信用风险理论上高于运转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它们的信用记录较少,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传统的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长期和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开展相关业务。针对它们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基于有限范围内的熟人社会维持运转。而网贷平台上的投资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大多是没有专业风险辨识能力的普通投资者,青睐保本投资。他们被平台上发布的高利息收益吸引,对融资方的风险水平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没有承担这高利息背后的高信用风险的能力。这样的扭曲,一方面使得网贷平台出于扩大规模的考虑,违规操作,以各种方式为投资人的资金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一旦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甚至涉及欺诈、非法集资,影响到的投资人范围和损失金额往往是巨大的,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较为恶劣。

2015年,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银监会的行业监管地位。以此为标志,有关网贷平台定位、职能、资金管理方式、信息披露等重要问题的监管政策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尽管目前部分网贷平台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在信用风险披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平台上投融资双方风险水平和承受能力之间的错配仍然存在,投资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仍然不足,区域的监管部门需要继续予以足够的重视。

总体来看,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一方面在于避免个别企业的违约风险向更大的范围蔓延,另一方面在于抑制地区资产泡沫的继续膨胀,同时避免泡沫破裂。此外,对新兴金融业态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也有助于防范本地区金融风险。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完成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

 

炒股亏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个层面上说大多数人炒股是注定亏损的。这就像减肥一样,大多数人注定减肥失败。因为,有种种巨大的障碍阻碍着大多数人在投资上的成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攻克这些障碍。

本文将从投资认知、本金过小和人性三个角度探讨其原因

一 投资认知

A股投资者缺乏基本知识

1. 不了解公司基本面

像我年轻时那样把京东方股票当成京东公司的股票的人并不在少数。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了解公司基本面。有的人甚至热衷于炒作行情热点,根本不去了解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以“涨”为硬道理,只看行情,不看公司经营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2. 不知道如何分析财务报表

有的人虽然有分析公司基本面的认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分析财务报表。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哪里去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A股市场股盲遍地都是,说到底“赌徒”是A股投资者的主流。

投资者过于追求高收益

1. 盲目跟风热点

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炒股看市盈率没有用,都认为追逐热点才是炒股正道。这导致大多数投资者都不看估值,盲目追买估值过高的股票,最后十有八九被套牢在行情的山顶。实际上,估值者是投资的核心。

2. 忽略风险

表现为绝大多数都把炒股赚钱当成很容易的事情。为了追求高收益,很多人梭哈一只股票或一只基金,甚至加杠杆进行投资。最终往往损失惨重。实际上,股票投资就如开车,必须要控制合理的、安全的车速。一味追求高速驾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翻车。

二 本金过小

不少人说本金小,则损失少,正好可以练手。我对此的回应是:你拿着个芦苇杆练棍法,练100年也成不了武林高手。

过少的本金,使你连练手的资格都没有。

本金只有大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投资组合练习,才可以做资金管理练习,才可以做心理承受练习。过小的本金,上述这些都练习不了,又如何能成为投资高手呢?

拿着2万元炒股和拿着50万元炒股,二者的投资心态能一样吗?在实战中我们可以发现:

1 本金过小不足以分散风险

2 需要承担高额手续费和税费

3 无法承受市场波动

这个问题,我重点说一下。比如说,你用二万元买了二只股票,由于行情不好,你账面亏损了30%以上,这对于你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你有50万元资金,你投资了10只股票,你的股票有涨有跌,你的账面亏损可能只有20%左右。这对于你而言就是尚可承受。如果你的本金更大些,你还有20万元的存款、10万元的货币基金、30万元的债券,那么你就更有能力承受行情波动了。

股票投资其实是富人的游戏。要想股票投资做得好,最好是在市场以外有较高的收入才好。如果,你在市场以外就没有多少收入,那么你在市场以内也很难做得好。

说到这里,就有人说某人只有5000元本金,后来就赚了一个亿,以这样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认为这样的举例毫无意义,我们做投资不需要考虑成功率吗?

如果不考虑成功概率,我们天天买彩票好了,我们都无需上班,只花费2元就能赚到500万。如果不考概率,我们可以天天喝酒、抽烟、熬夜,因为隔壁的二奶奶就这样活到了100岁。

股票投资里有几个人拿5000元本金赚到一个亿了?在股市里拿着5000元炒股亏得什么也不是的人多,还是拿着5000元最赚到一个亿的人多?

放着大概率的发展规律不去考虑,天天钻牛角尖,这样的人十有八九很难有什么发展。

三 人性

在我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在这点上与动物们没有本质区别。

人类的原始动物本能在原始社会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但是在现代社会却阻碍着我们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摆在小狗面前一个馒头和一个鸡腿,小狗肯定会先吃鸡腿。这是动物本能。股票上涨10%,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抛出好落袋为安,这也是一种原始动物本能,在我看来与先吃鸡腿没有区别。

真正的投资高手都是要延迟自己的享受,控制自己的动物原始本能。面对着几十个百分点的鸡腿似的诱惑能有抗拒力,这才是理性的选择。不能反人性,就赚不到大钱。

大多数人都是依靠原始本能来交易,做不到延迟享受,做不到长期价值投资。因此,这点就阻碍了大多数人在投票投资上的成功,并且是严重阻碍。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如何炒股详细步骤_网上开户炒股步骤

下一篇:快速收录技术 新炒股技术分析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