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每日牛股推荐,股票每日推荐,每日股票推荐,股票预测 - - 股票预测网!

IPO申请书(ipo申请是什么意思)

2023-06-11 18:20分类:选股技巧 阅读:

自2020年以来有3家企业递交IPO招股书。分别是:

  • 2017年、2020年两次冲击未果的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禧能源);
  • 2020年递交IPO申请,2个月后终止上市的艾能聚(834770.OC);
  • 刚刚递交IPO申请书的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阳股份)。

光伏电池具有“光伏芯片”之称,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一环。电池环节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投资金额较大。

这一市场上“玩家”分为两派。一派对外销售电池片,一派则是生产电池片自用,甚少对外销售。

  • 对外销售电池片的前五大厂商有已上市的通威股份(600438.SH)、爱旭股份(600732.SH)及正在IPO进程中的润阳股份,还包括2家未上市企业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江苏中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此外,这一派系中小规模的上市玩家还包括拓日新能(002218.SZ)、向日葵(300111.SZ)。
  • 另一派玩家主要系光伏组件巨头,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股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他们共同属性是在光伏产业链内多环节同时布局一体化自有电池片产能,主要用于继续制造光伏组件,少量对外销售。

随着全球第三大光伏电池厂商润阳股份即将入局A股,光伏电池格局或将有变。

巨头通威股份业务相对更为综合,涉及双主业——农业和光伏,在光伏领域涉及硅片生产、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制造,因此营收和市值更高。

润阳股份与爱旭股份相比,营收和归母净利的差距并非遥不可及。仅就归母净利来看,2020年润阳股份超5亿元,而爱旭股份则超8亿元。当前爱旭股份市值超300亿元。

2019年至2021年润阳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30亿元、48亿元和106亿元,2021年同比上涨超120%;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5.1亿元、4.9亿元。

润阳股份的业绩大涨,主要得益于182mm及以上尺寸电池片销售金额的大增,从2020年的4.54亿元大幅增至2021年的69.05亿元,占比从9.6%提高到65.6%。

此次冲击A股的润阳股份也想借IPO融资进行大扩产。

  • 润阳股份拟IPO募资40亿元,其中25亿元从布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业务,延伸产业链和N型电池技术升级;剩余15亿元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润阳股份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更多光伏公司也正在向光伏电池进军。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至今,8家光伏上市公司宣布投资光伏电池及相关产品的资金规模就超1030亿元。

  • 其中爱旭股份预计投资规模最高,超250亿元。
  • 紧随其后的是晶澳科技、隆基股份预计投资金额分别超240亿元、220亿元。
  • 通威股份位列第四,预计投资规模达143亿元

事实上,与硅片、硅料相比,资本对于光伏电池的投资还略显含蓄。羲和资产投资总监侯兵告诉界面新闻:“与硅料、硅片1GW项目巨额投资相比,光伏电池1GW的投资不超过10亿元。”

“光伏电池这一环节的投资是否过剩?显然,是的。但与上游硅料和硅片相比,投资和产能过剩程度相对较轻”。侯兵说。

为何光伏企业对电池大扩产相对谨慎?侯兵解释当前虽然光伏电池已有主流路线,但这并不代表未来趋势。对于未来技术路径业内多处于论证状态,大家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因此对光伏电池的扩产较为谨慎。因为虽然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可互通,但一旦选错技术路线沉没成本和整改代价会很大。

此前隆基股份还曾研究TOPCon技术,但后来停滞了后对各个技术路线都有所涉猎;此外通威股份还在观望。界面新闻记者统计,自2021年以来(截至2022年3月30日),通威股份对电池的投资仅为23亿元。

目前 PERC 电池技术处于主流地位但技术水平已至天花板,同时N 型电池技术也在突破进程中。IBC/HBC 等 N 型技术路线或钙钛矿等非晶硅技术,被称为“未来技术”,虽然能够实现理论上更高的转换效率,但尚处于实验和验证阶段,短时间不具备产业化应用的可能性。

润阳股份也指出,目前TOPCon、异质结是 N 型电池主要技术路线。对于后两大技术路线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普遍对其进行技术储备,主要处于小试、中试等应用试验阶段。

光伏电池领域的技术新竞赛才刚刚开始。

A股期货公司添新。

弘业期货(001236.SZ)将于8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期货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继南华期货、瑞达期货、永安期货之后,A股第四家期货上市公司。

弘业期货于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赴港上市不到两年后开始筹划回A。不过,弘业期货A股上市过程并不顺利,5年两次闯关后才获批IPO。此次,弘业期货首次公开发行约1.01亿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0.08亿股,发行价格为1.86元/股。

近年来,期货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期货公司上市脚步加快。除弘业期货,已在A股上市的期货公司有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和永安期货三家。目前还有上海中期期货和新湖期货在IPO准备进程中。

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在支持期货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头部期货公司上市的同时,也要求期货经营机构在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调整和升级,期货公司以往的业务发展模式,也将逐渐转变为合规管理和服务管理发展模式,将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服务为核心业务。这也给行业内机构发展带来了更多规范和约束。

年内最便宜新股

招股书显示,弘业期货此次公开发行新股1.01亿股,发行价格为1.8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3.90倍,募集资金总额为1.87亿元,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弘业期货首发价格为年内A股上市最低价格。通联数据Datayes!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共有14家上市公司首发价格低于10元/股,其中立新能源(001258.SZ)首发价格最低为3.38元。

根据8月1日晚间披露的发行结果,回拨机制启动后,弘业期货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1007.73万股,占此次发行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9070.05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90%。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2.66万股,放弃认购金额60.75万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4631股,放弃认购金额8613.66元。

作为国内老牌期货公司,成立于1995年的弘业期货IPO之路几经波折。

早在2015年12月30日,弘业期货就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2.43港元/股,发行股份共计2.5亿股,完成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9.07亿股。

但弘业期货在H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当日开盘报2.32港元,跌幅4.53%,盘中最高报2.42港元,随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2017年12月,弘业期货首次向证监会递交A股IPO申请书,但随后因调整计划撤回了申请;2021年7月,弘业期货又向主板发起冲刺,但却又因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乐视财务造假”事件牵连,证监会暂停了弘业期货A股发行审查。直至2022年2月18日,其A股IPO申请才获得证监会的重新审查,并最终于3月17日获发审会审核通过。

目前弘业期货控股股东为苏豪控股。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苏豪控股直接和间接持有弘业期货内资股4.3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59%,间接持有弘业期货H股8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2%。由于弘业期货控股股东苏豪控股是由江苏省国资委控制的国有企业,弘业期货的实际控制人为江苏省国资委。

截至8月4日收盘,弘业期货港股报收1.26港元,股价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87%。

成色几何

数据显示,2021年,弘业期货实现营收16.4亿元,较2020年增长5.03%;净利润8021万元,同比增长20.94%。

2018~2020年,弘业期货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16亿元、6.45亿元、15.6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8051.41万元、2126.64万元、6632.25万元。

与同行相比,这样的业绩没有太多亮点可言。

2021年,中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2万亿元,行业内机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创出历史新高。中期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94.64亿元(以母公司口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40.34%;净利润137.05亿元,同比增长59.3%。

具体看来,包括银河期货、中信期货、国泰君安期货、浙商期货、南华期货、东证期货在内的多家期货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收突破100亿元。净利润增长翻倍的期货公司不在少数。

收入结构来看,弘业期货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较依赖于交易所的手续费减收和返还。

2021年度,弘业期货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利息净收入人民币约3.7亿元,同比增长22.4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约为77.26%。报告期内,弘业期货的期货交易所手续费返还收入为2.43亿元,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占比超八成,交易所返还同比增长37.98%。

弘业期货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各大交易所手续费减收收入,是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期货交易所考虑会员单位业务发展、上缴手续费总体规模及相关品种交易活跃度等多方面因素,对相关主体或产品的交易手续费减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行业人士认为,目前不少期货公司的大部分手续费收入都依靠交易所返还,一旦停止返还,就意味着期货公司该年的营收将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稳定。

在发审委会议中,监管部门也曾就此提出质疑,认为弘业期货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于期货及期权经纪手续费收入,但每年收到的手续费减收金额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说明各期减收手续费收入波动的原因,2020年以来其金额和占比持续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变化趋势一致;减收手续费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及发行人减收手续费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应对手续费减收不确定性的措施及有效性,相关风险是否已充分揭示。

在招股书中,弘业期货表示,交易所尚未就手续费减收的标准颁布明确规则,若未来交易所的手续费减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动,手续费减收金额降低或暂停减收,将对公司的营业收入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出现盈利水平大幅波动的风险。

全面注册制改革又有新进展。根据证监会新老划断安排,目前存量主板项目平移至交易所的工作已结束,正式进入“纳新”阶段。其中,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3月6日,A股11家拟上市排队银行中,已有10家“平移”到沪深交易所主板在审企业名单中,状态均为新受理或已受理,其中不少已排队多年。与此同时,不少银行近期完成上市辅导、披露上市计划,积极备战IPO。

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对银行上市进程有何影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总体来说有利于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上市,上市也将不断“提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市质量放松,银行上市在股权结构、营收方面的门槛并未降低。

“11进10”

3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前11家拟上市的排队银行,已有10家完成主板IPO申请“平移”工作。其中湖北银行、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等银行显示处于“已受理”状态,东莞银行、广州南海农商行、广州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等5家处于“新受理”状态。在完成平移前,除湖北银行去年11月才新排队,状态为“已反馈”外,其余银行进度均已更新到“预先披露更新”。

目前,唯一未完成“平移”申请仅有重庆三峡银行,该行此前招股书显示预计发行股数为18.57亿,由中国银河证券保荐。

银行IPO排队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根据Choice、公告整理)

根据此前证监会对在审主板项目新老划断安排,2月20日至3月3日,沪深交易所接收主板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在审企业提交的相关申请。3月4日起,沪深交易所开始接收主板新申报企业提交的相关申请。

有业内人士指出,平移可以按照之前在证监会申报的顺序排队,较新申报的企业有时间优势,所以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平移”。类似重庆三峡银行等企业如未在指定时间内“平移”成功,意味着大概率需要重新申报。

IPO“储备军”扩容

银行IPO排队大军“平移”的同时,不少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备战IPO上市。根据Choice数据,截至目前,上市辅导备案公司约16家。其中,宁波通商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农商行三家银行备案时间最新,均在近半年内。

除备战A股上市外,也有银行试图绕道港股上市。潍坊银行此前则公开选聘招标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保荐人及整体协调人、香港及境内法律服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等,拟赴港上市。

记者发现目前备战IPO的“主力军”基本是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稍大规模的银行几乎全已上市,近几年上市基本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对于这类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显著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上市融资将是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

上述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是区域性银行IPO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上市后的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区域性银行有利于推动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广东为例,在《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进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和东莞、顺德、南海、佛山、中山、江门等优质农商行上市以及广州农商行回归A股。此次完成平移的10家企业中,也有4家位于广东省。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方面此前也强调“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去年底已有银行此前根据监管指导意见撤回上市辅导方案。

2022年12月,河北银行撤回了上市辅导备案。据悉,该行于2011年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当年12月完成辅导备案登记,距今已十年。此次撤回上市辅导,河北银行表示是根据监管指导意见,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动态,特别是银行业估值情况和注册制改革推进等因素终止辅导。此前,河北银行的经营状况一直陷入颓势。2017~2021年,该行归母净利润逐年下降,从26.27亿元降至20.71亿元。

银行IPO能否加速?

此前不少银行已在IPO队伍中“堰塞”多年。本轮“平移”银行中,南海银行、顺德农商行等8家银行排队已经超过3年。

事实上,此前银行上市周期相对较长、难度较大。根据Wind数据,2016年至今已有26家银行成功上市,申报稿报送到预先披露更新平均478.8天(约16个月),排队耗时最长的是兰州银行,从申报到上市共用时2034天(约5.5年)。

近年来商业银行IPO情况|数据来源:国开证券研报

由于监管审核门槛较高,也有不少中小银行IPO排队途中“折戟”。以去年为例,2月,厦门农商银行基于股权优化目的主动撤回了IPO申请;5月,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首发上会,但罕见未能通过审核。从招股书和发审会的公告来看,此次失败与其持续盈利能力、内控制度有效性、关联交易等问题有关。

“换道”注册制之后,银行IPO进程能否加速?按照注册制新流程来看,交易所须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首轮审核问询。需要再次问询的,在收到回复之后10个工作日发出。经过上市委审议通过之后,证监会须在20个工作日对申请作出决定。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注册制的实行预计对已上市银行的直接影响不大,未上市银行未来上市的可能性将增加。

“目前排队上市的银行多为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预计这些正在排队的部分中小银行今年有望公开上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总体来说有利于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上市。

中小银行或将迎来关键契机。董希淼认为中小银行应加强对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研究,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披露等工作,争取早日上市。更要以上市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品牌美誉度。已经上市的中小银行应进一步研究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红利,善用制度红利进一步补充资本,持续增强发展的稳健性。

2022年以来,A股市场IPO持续活跃,但同时一些企业终止了IPO。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有逾250家公司IPO进程按下“终止键”。

IPO申请终止数量攀升,是注册制改革下,监管部门加大IPO审核把关力度,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表现。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开发行上市是很多企业追逐的目标。上市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低成本融资,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透明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知名度,增强发展后劲等。总之,企业上市既“吸金”又“吸睛”,于企业、于投资者都大有裨益。

硬币的另一面是,公开发行上市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成功IPO后,企业成为公众公司,置于聚光灯下,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监督,这对公司治理水平、信息透明度、业绩可持续发展等都提出更高要求。上市公司能否经受住各方面考验,小则关系其股价高低,大则关乎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从过往经验看,成功上市不等于就此“上岸”。叩开资本市场大门后,因经营状况不佳、业绩亏损、财务造假等原因,最终黯然退市的故事屡见不鲜,甚至不乏破产清算的案例。未来随着常态化退市制度的持续推进,A股市场优胜劣汰将进一步加速,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将应退尽退。2022年初至今,仅深市就已有20多家公司强制退市,接近过去三年强制退市数量总和。

可见,上市虽好,但并非适合所有企业,更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决定因素。在众多企业争相上市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始终不为所动,比如华为、老干妈等,他们有的是因为股权结构不便于上市,有的是因为现金流充裕不需要上市,但只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强主业,围绕实业深耕细作,也可以成为行业里乃至国际市场上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

总而言之,上市与不上市,归根结底应取决于公司发展实际需要。企业应全面评估上市的优劣势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切不可抱着“冲一把、试一试”的心态盲目跟风闯关。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尚不达标的初创企业来说,与其费尽心机去抢着“敲钟”,不如先专注主业、苦练内功,做宽做深护城河,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是打开A股市场的真正钥匙。(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

https://www.shideke.com

上一篇:页岩油概念股龙头(油气改革概念股)

下一篇:主力控盘系数(主力控盘系数选股指标)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